簡體

社會教育學刊


(一九九七年六月)第二十六卷•181-203頁

從另類觀點詮釋後設認知

李明芬

摘要

近年來許多熱心人士大力提倡以學習為中心的環境,認為這可以增進學習動機與學 習成就。然而他們努力的重點往往放在學習環境的營造,卻忽略了培養學習者針對其學 習過程作內在的省思,其實外在環境的設計與內在自省力的培養都是增進學習的重要因 素。認知心理學者認為個人運用心智歷程的能力是影響學習成就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自 從FlaveIl(1978)將個人控制及引導心智歷程的現象稱為後設認知後,後設認知便逐漸引起 關注且應用在不同的學習情境,截至目前,後設認知的研究與應用包含智障生與低成就 兒童的學習、科學領域與閱讀理解的學習、及問題解決等。後設認知除了已成功的被應 用於這些領域,它和其它的高層思考能力如批判思考等,也逐漸為教育訓練人士所重視 (Redding, 1990; Leshin, Pollock & Reigeluth, 1992)。

雖然自Flavell提出後設認知後有許多學者積極建構後設學習的教學模式,也有越來 越多的研究證實後設認知對學習成就的重要性,學術界認為後設認知能力強者在認知相 關技能的表現較優秀(Brown, Bransford Ferrara, & Campione, 1983; Paris & Lindauer, 1982; Wellman, 1983; Paris, Wasik, & Vander Westhuizen, 1988; Pressley, Borkowski, & O'Sullivan, 1985)。事實上教導學習者運用後設認知可以引起他們內在的學習動機,乃至 提昇他們對自我學習的責任感,而不只是一味的依賴教師或環境的外在鼓勵。

儘管文獻上的研究成果,學者對於後設認知的內涵與本質並未有一致的看法(Jones & Idol, 1990),也因此新的定義不斷的被提出,還不但造成了觀念的混淆,也突顯了後設 認知這一觀念有待釐清。後設認知的種種界定一方面深受學習心理學理論演變的影響, 另方面則是因為學者應用後設認知於研究時,所根據的後設認知理論或定義有所不同 (Jones & Idol, 1990) ,因此我們有必要從另類觀點探討後設認知的本質與內涵。本文首先 針對後設認知的研究作一分析,其次從思考的本質探討後設認知運作時與其它思考的互 動關係,最後提出幾個被忽視的後設思考歷程。作者希望這些觀能夠讓我們跳出策略 導向的層次,從動態的、整合的角度探討學習者運用後設認知的歷程,並且檢視後設認 知理論的缺失,乃至整合後設認知的各種觀點,而非不加批判的運用現有的後設認知理 論或模式。

關鍵詞﹕ 後設認知;內在學習動機;學習環境;後設思考歷程。

[ 英文版 | 目錄 | 社會教育學刊 | 其他文獻 | 教育學院網頁 | 查詢 ]


Mail icon 查詢有關資料,請電郵致 en@fed.cuhk.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