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教育研究


2005 年 .第 26 卷第 8 期.頁 3 - 8

教育理解論

熊川武

摘要

教育理解就是作為理解主體的師生在與教育文本(理解對象)對話的過程中在感情、認知與行為方面不斷籌劃並實現自己的生命可能性,它具有工具性與目的性、求真性與向善性、佔有性與超越性、智慧性與感情性、理論性與實踐性。師生與教育文本對話並達成共識是教育理解的生成機制。教育文本包括文化文本(自然與人文)與人際文本(自我與你我),判斷理解文化文本的標準是正確性(自然文本)和共識性(人文文本);判斷理解人際文本的標準是實踐接納性。順利對話應具備一定條件,聽者要有傾聽品格和對語用力量的敏感性,以及較強的“理話”能力;說者應富有說服力,能把言說的“合知理”與“合情理”統一起來。教育理解堅持有利於師生生命可能性的籌劃與實現的價值取向,努力消除誤解,增進理解以提高教育質量。

關鍵字: 教育理解,誤解,生成機制,實踐尺度

[英文版 | 目錄 | 教育研究 | 其他文獻 | 訂講表格| 查詢 ]


Mail icon 查詢有關資料,請電郵致 hkier-journal@cuhk.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