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教育與心理研究


1998 年 .第 21 卷第 2 期.頁 333 - 356

國小低年級學童生活中的科學問題探究

吳璧純

摘要

本研究的目的有四。首先,在於探究台灣地區國小低年級學童具備哪些生活中的科學問題。其次,則在探討學童們尋求解答的歷程。其三,則是藉由學童所提出的科學問題,分析學童現階段所具有的因果推理機制;最後,本研究旨在探討學生的迷思問題類型。

本研究以課堂引導討論以及調查訪問的方式來蒐集資料,全部樣本共有來自全省一、二年級學生440位。研究結果共蒐集到6279個問題。其中有50個問題是每一個學校的學生都會提出的,有78個問題是被提出至少10次以上。城鄉以及年級這兩個因素在提出問題人數的比率與提出問題的多寡上都無顯著差異。

本研究發現,低年級學童對於小學自然科四大學科領域中的生物(33.7%)與物理(21.2%)兩類,提出較多問題;而化學類則敬陪末座(4.7%)。而生物中,又以有關生物的構造與功能(42.4%)的問題最多;至於物理方面則以力學有關的現象(38.3%)的問題最多。除此之外,較少在國小自然科課程內被強調的科技類知識則被學生頗為關心(7.4%),尤其是這些科技產品的製作道理(23.1%)。至於學童在這些類別上問題的多寡並沒有城鄉或是年級上的差異,而學童在科學問題中最常提及的物品以及身邊的事物,也在研究中述及。

有關學童在認知歸因的類別上,最常提問的問題類型分析是:根據事物在時間或空間的相近的關係來提問(58.7%);根據事物與其熟悉事物的相異比較來提問(14.3%);提問事物的由來以及形成的原因(12.2%);以及提問原來不存在的東西如何出現的傳動衍生關係(7.5%)。這些結果,與White(1988)的研究相吻合。另外,城鄉以及年級這兩個因素在各歸因類別的數量上,並無顯著差異。至於,歸因類別中有關錯誤類推的類型以及學生的迷思問題都反應了學生對某些自然現象的錯誤建構。

關鍵字: 國小,日常生活,科學問題,歸因,發展

[英文版 | 目錄 | 教育與心理研究 | 其他文獻 | 訂講表格| 查詢 ]


Mail icon 查詢有關資料,請電郵致 hkier-journal@cuhk.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