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創耆樂MAKER4

天水圍循道衞理小學

對象:四年級全級同學

 

一. 背景及理念

創客教育(Maker Education)希望學生能夠成為製造者(Makers),樂於運用創意,結合科技,創作產品以解決生活問題,提升生活質素。學校希望透過「童創耆樂MAKER4」計劃,結合STEM課程及服務學習,推動創客教育。本計劃期望培養同理心、洞察力、創新能力知識和技能、反思和解難能力,更加願意分享學習成果,和服務社會。

 

 

 

二. 實踐經驗及例子

整個計劃由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進行,共分為六個階段。

 

 

第一階段:老師培訓期( 2018年8月)

在這期間學校舉辦了教師工作坊,幫助老師了解創客教育的概念和實行方法。

 

第二階段:探索期(2018年9月)

在這階段包括進行了活動啟動禮、五感體驗、溝通技巧訓練、老幼遊戲體驗日。

 

在活動啟動禮中,老師幫助同學了解計劃課程的目的和內容,並且讓他們清楚對製成品的要求準則,鼓勵他們投入學習。

接著的溝通技巧訓練,導師透過戲劇手法和體驗活動,幫助同學了解長者的心境,生活困難和需要,幫助同學日後與長者接觸時更加有同理心,溝通更加暢順。

學生透過各種體驗活動,親身體會長者的身體狀況和感受

 

在老幼遊戲體驗日中,同學透過遊戲和交談,與所服務的長者建立關係。透過親身接觸,讓同學明白每位老人家都有不同的需要,因此自己設計的產品應針對服務對象的身體情況和生活所需,才能真正幫助他們。

 

溝通技巧訓練與老幼遊戲體驗日

 

學生與長者在老幼遊戲日樂也融融

 

學生讓長者一邊品嘗小食,一邊閒話家常

 

透過長者健康訪問,關注長者健康狀況

 

第三階段:裝備期( 2018年10月至11月)

在這段期間,學生接受製作產品的基本技巧訓練,包括木工、烹飪、縫紉、電腦及編程,初嘗基本Maker技能。

 

學習木工與機械操作

 

學習縫紉與編織技巧

學習編程,認識基本原理

 

嘗試烹飪,學習製作簡單料理

 

第四階段:配對期(2018年12月)

在這段期間,同學分成小組,每組有導師負責與同學商討,設計適合所配對長者的產品。

 

第五階段:研發期( 2019年1月至5月)

同學在這段期間,根據產品設計,開始製作,並反覆測試、改良,每月定期向小組導師匯報進度。

設計及製作解決長者生活問題的小發明

 

第六階段:成果展示( 2019年6月)

成果展示日分成兩個環節,在第一節中,同學透過展示板,向家長及嘉賓解釋製作的理念和過程,還有當中遇到的困難和解決方法。在第二節中,同學與長者重聚,首先獻唱歌曲,玩集體遊戲,然後將產品送贈給長者,並解釋使用方法,最後大家享用茶點,並拍照留念,在歡愉的氣氛下結束。

 

學生在成果展示日為長者送上研發成果

 

學生經歷探索、學習、研發等不同階段,學習成為Maker,為長者製作有利生活的小發明

 

「童創耆樂MAKER4」既讓學生應用學科知識,亦培育同理心及服務精神

 

三. 轉變及效果

 

教師和學校

「童創耆樂MAKER4」是學校一個新的嘗試,結合了創客教育、STEM教育、服務學習,讓學生透過體驗,掌握相關學科知識、內容,並培育服務精神。教師在設計及推行課程時,都十分願意邊做邊學,與外界團體和中大導師討論每一環節應該如何設計,並在推行後,作出檢討,期望日後能優化課程。而學校在人手調配和課節安排,亦積極配合,使計劃能順利推行。

 

體驗式學習

服務學習的重要元素,是服務者能有同理心,了解服務對象的需要。因此計劃初期,QSHK團隊及學校設計了各項活動,讓同學能夠體驗長者因生理機能衰退而帶來種種生活上的困難。這部份我們認為十分重要,效果亦很好,透過體驗活動,調節了同學的心態,了解每項產品都應該針對長者特別的需要而設計。

 

持續發展

學校經過了今年的嘗試後,打算來年亦會繼續推行這計劃,並且會有新的老師加入,一起推行課程。在培訓這批老師時,我們認為不應止於課程推行的技巧,應該着重如何讓老師掌握課程的核心理念,例如建立同學的同理心,了解服務對象的需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