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普通話速遞

編號:101
文章:輪候和打蛇餅
作者:張勵妍老師
分類:社會生活

外甥女年底結婚,男家要擇個吉日,這樣一來,預約到婚姻注冊處登記的日子就會遇到眾多的「競爭者」,過去,新人要成功預訂一個好日子注冊,必須在接受預約那天一早,甚至提早到前一天晚上,帶上露宿的裝備,到注冊處門前排隊。在香港,像這樣要「輪候」的事多得很,「輪」就是排隊,「候」就是等。買樓要輪候,入學報名要輪候,看病要輪候,喝個茶也要輪候,有的是無形的輪候,可以等上好多年,比如輪候公屋,就是等候一個入住公共房屋的名額。

普通話並沒有「輪候」的說法,上面的兩種情況,前一種如看病、報名等,可以用「排隊」、「排號」(「排號」相當於粵語的「輪籌」),但說成「排隊等候」會比較準確,口語也可以說「排隊等著」,比如「已經有好多人係門口輪候」,「已經有很多人在門口排隊等著」。

說到排隊,不能不聯想到繁忙的羅湖海關,每當出入境高峰期,人潮就在檢查站前「打蛇餅」。蛇把身體盤起來的性狀就是「蛇餅」,圓而扁平的東西粵語稱為「餅」,如「麵餅」、「柿餅」,而「蛇餅」的特徵,主要強調「一圈一圈盤起來」,形容「人龍」隊伍的形態最形象不過。但用普通話表示這種狀態,只能用「轉著圈的排隊」或「排隊的人盤了好幾圈」,比如粵語說「過關啲人多到打晒蛇餅」,普通話就可以說成「排隊的人得排好幾個圈兒才能過關……」。

也許是香港人的排隊文化特別盛行,創造出來的這一類詞語,如「打蛇餅」、「輪候」,還有「排長龍」(排隊的人很多)、「人龍」(排隊的隊伍)、「龍頭,龍尾(隊伍最前面/最後面)」,表現力都很強,普通話裡不一定有直接對應的詞語可以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