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普通話速遞

編號:117
文章:「面」和「臉」
作者:杜宇老師
分類:粵普差異

在研究生院的時候,有一次系裡舉辦講座,系主任也是講者之一,大家都很踴躍,紛紛準時前往,我問身旁的技術員阿華:「你去嗎?」他回答說:「去,當然去,系主任演講,我當然要給他臉。」聽後覺得很有趣,原來他把廣東話中的「俾面」轉化為普通話的「給臉」,事實上,在普通話中應該說成「給面子」或者「賞臉」。

粵語在詞匯方面保留了較多的古詞古意,措辭古雅。以剛才所說的「面」為例,是指頭的前部,從額到下巴(xiɑ̀bɑ)的部分。在普通話的口語當中一般都會用「臉」來代替。廣東話說:「洗面」、「面紅」和「面色」,普通話就要說成:「洗臉」、「臉紅」和「臉色」。

「俾面」要「給面子」

但有些情況下也不能夠將帶有「面」的詞語直接轉用作「臉」,如上文談及的「唔俾面」及「冇面」,說普通話時要說成:「不給面子」及「沒面子」。

如果以為當「面」的意項是用來比喻表面上的尊嚴,以及人情、情面的時候,直接用作「面子」就萬無一失了的話,那又大錯而特錯了。記得廣東話中有一句:「俾面唔要面」嗎?在普通話中也有一句與其相對應的是:「給臉不要臉」。

粵語中與「面」字相關的詞語也不少,但很多都不能直接轉換為普通話來用。請看下面的例子:

廣東話
普通話
黑口黑面
直眉瞪眼
面懵懵
難為情,不好意思
面懵心精
似傻非傻
天面
天花板
面珠墩
臉蛋兒

面部器官多讀輕聲

談到「臉」,自然要提一提組成「臉」的五官。香港人常常以單個字來描述它們,如:「我隻眼好紅;我個鼻好痛。」而在普通話中要說:「我的眼睛很紅;我的鼻子很疼。」

另外,普通話在描述面部器官的時候,大多都讀為輕聲,如:眼睛(yɑ̌njing)、眉毛(mémɑo)、鼻子(bízi)、嘴巴(zuǐbɑ)、耳朵(ěrduo)、下巴(xiɑ̀bɑ)、頭髮(tóufɑ),甚至脖子(bózi)和喉嚨(hóulong)。所以準確記住這些詞語的發音,以及使用方法,我們才能說好普通話,即使在「國語人」面前,我們也同樣會有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