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普通話速遞

編號:221
文章:漢語拼音是學話良伴
作者:林建平博士
分類:語音

二零零四年十二月,國家發布了《中國語言文字使用情況調查》的主要結果。調查結果顯示,全國能用普通話進行交際的人口比例約為53%。漢語拼音作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拼寫和注音工具,其作用已寫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十八條:「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以《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拼寫和注音工具。《漢語拼音方案》是中國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獻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一規範,並用於漢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領域。初等教育應當進行漢語拼音教學。」從這次調查結果來看,全國懂得漢語拼音的人口比例達68%。

漢語拼音方案

我們都知道,一九五八年二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漢語拼音方案》。《方案》公布後,主要在以下範圍使用:(1)給漢字注音;(2)促進普通話的推廣與普及;(3)成為拼寫漢語的國際標準。

《方案》的最大優點,即根本的優點,就是採用了拉丁字母。我國著名語言學家王力(1957)在〈漢語拼音方案草案的優點〉一文中,提出三個優點:第一個優點是不造新字母;第二個優點是盡可能不用變讀法;第三個優點是盡可能照顧國際拼音習慣。

所以說,《漢語拼音方案》是「比較完善的一種方案」。

有人主張,學習普通話,只要傳意溝通就行,不必講究音準,不用學習漢語拼音。教學實踐表明,普通話到了某個階段,語音的關口突破不了,就很難再進一步提升普通話水平了。

以普通話水平測試為例,初學普通話的港澳人士,多數徘徊在三級水平。通過努力學習,學好漢語拼音,區別n—l聲母,分清zh與z,發好—ng尾與—n尾的字音,區分一、四聲等等,人人都有進步的空間,「升級」還是可以預期的事。我們認為,漢語拼音是個學習工具,不是我們學「話」的終極目標。

掌握發音、辨音、正音

不能簡單認為,學會了漢語拼音,就等於學會了普通話。但是,只要我們掌握了這個工具,成為我們發音、辨音和正音的好幫手,就可以自我糾正,培養自學能力,讀準四百個音節。漢語拼音始終是我們學習普通話的良師益友。沒有這位良師,我們就容易迷失;有了這位益友,我們的學習路上就有了信靠。據報道,周潤發在北京拍電影,自備錄音機,「苦練普通話」。導師教他區分z—zh聲母的字詞,例如:資源—支援、早到—找到、阻力—主力等等;同理,還要區別好s—sh,比如:私人—詩人、司長—師長、桑葉—商業等等。

著名語言學家周有光在《漢語拼音方案基礎知識》一書中指出,《方案》的制訂有三個原則:口語化、音素化、拉丁化;又提出《方案》「三不是」的觀點:「不是漢字的拼音方案,不是方言的拼音方案,不是文言的拼音方案。」經過周老的點撥,我們對《方案》,有更深刻的理解和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