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普通話速遞

編號:237
文章:說兒化(二):小稱
作者:林建平博士
分類:輕聲兒化

普通話的兒化不是一種單純的語音現象,它在語言中有著修辭或表示一定的語法功能的作用。形容細、小、輕、微的性質或形狀(小稱),例如︰「小孩兒、小鳥兒、小魚兒、小雞兒、一會兒、冰棍兒、小事兒、沒事兒、門縫兒、火柴棍兒、牙籤兒」等等。

「小」字頭多加「兒」尾

2005年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第五版)收錄了340條「小」詞條(凡名詞前加形容詞「小」,多可加兒尾),其中含21條兒化詞,較常用的列舉如下:

詞條 釋義

小白臉兒 指皮膚白而相貌好看的年輕男子(含輕視意)。

小不點兒 形容很小,或指很小的小孩子。

小抄兒 考試作弊的人所夾帶寫有考試內容等的紙條。

小大人兒 說話、行動像大人的小孩兒。

小褂兒 貼身穿的中式單上衣。

小孩兒 兒童。也說小孩子。

小伙兒 小伙子(多含親熱或讚美意)。

小妞兒 小女孩兒。妞,讀第一聲。

小人兒 對未成年人的愛稱。

小人兒書 裝訂成冊的連環畫。

小心眼兒 氣量狹小。

高平變調/小稱變調

普通話兒化韻是表示小稱的一種手段,詞在兒化後增加細小、可愛或由此引申出輕視的意義(如小偷兒、小流氓兒)。漢語方言表示小稱並不只限於兒化一種方法。吳語很多方言「兒」就讀[n]或[ng],也同樣可以產生兒化音變。我們熟悉的粵語,有時用調值的變化表示小稱,例如:「貓兒」讀作「貓兒4-1」,「汗毛」讀作「汗毛4-1」,形容小雨、微雨讀作「雨微4-1」等等,由第4聲的陽平調變讀為第1聲的陰平調,即由低平調變讀為高平調。也有一些由陽上調變讀為高平調的,例如:「腳趾尾」(小拇趾)讀作「腳趾尾5-1」。人們把這些變調稱為「高平變調」或「小稱變調」。

廣東信宜話小稱變調比粵語要豐富得多,不論原來是甚麼調類,小稱時一律變為高升調,變調規律比較明顯。認識漢語方言的小稱變調,可以幫助我們更全面地了解普通話兒化的來源與作用,以及普通話和方言之間的相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