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普通話速遞

編號:274
文章:韻母的變讀現象
作者:周立老師
分類:語音

讀者小班教學來電郵問:不少普通話教材都在「整體認讀音節」的概念中提及-i(前)和–i(後),它們是韻母嗎?漢語拼音的韻母表裏怎麼沒有它們呢?–i(前)和–i(後)到底是甚麼東西?怎麼讀呢?處處留心皆學問,這樣的有心人,難得!

–i(前)、–i(後)

漢語拼音方案韻母表的說明中這樣寫道:「知、蚩、詩、日、資、雌、思」等七個音節的韻母用i,即:知、蚩、詩、日、資、雌、思等字拼作zhi、chi、shi、ri、zi、ci、si。

漢語拼音有變讀或兼代的現象,就是指一個字母在不同條件下有不同的讀音。比如,e本讀作「厄」,但在ie(耶)、üe(約)、ei(欸)這三個韻母中,e不讀「厄」而讀「誒」。

–i(前)、–i(後)和i的差異也屬於這種現象。–i(前)和–i(後)都是韻母,但它們是比較特殊的韻母,雖然都是用i的形式表現,但它們的讀音卻與i不同,如果讀成「衣」就錯了。

–i(前)、–i(後)中的(前)和(後)分別代表舌尖前音和舌尖後音,即–i(前)只出現在聲母是舌尖前音的zi、ci、si這三個音節中;–i(後)只出現在聲母是舌尖後音的zhi、chi、shi、ri等四個音節中。這是它們出現的條件。

要得到–i(前)和–i(後)的讀音並不難。只要在發聲母z、c、s時,口型舌位不變,振動聲帶,發出清晰的聲音,這三個聲母後面共同的部分就是舌尖前音的–i;同理,在發聲母zh、ch、sh、r時,口型舌位不變,振動聲帶,發出清晰的聲音,這四個聲母後面共同的部分就是舌尖後音的–i。

整體認讀音節

正因為它們的讀音比較特殊,所以教學時一般不分開聲母、韻母去拼讀,而是作為一個整體的固定音節去記讀,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所謂「整體認讀音節」。很多學習者分不清–i(前)、–i(後)和i的差別,把zhi、chi、shi、ri、zi、ci、si中的–i(前)和–i(後)錯讀成了i,這一點要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