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普通話速遞

編號:55
文章:「巴士」能說嗎?
作者:余京輝老師
分類:交通

一位同事,北京人,回北京探親,戲言「比剛進京的民工好不到哪兒去」。為甚麼?是因為北京變化太大、太快。一次上街,找不到公共汽車站,就問人:「請問,公共汽車站在哪兒?」這位同事後來描述說,被問的人以一種異樣的眼光看著她,好像是說:你是哪兒來的「老帽兒」?

過氣「公共汽車」

難道是語音不準?不會呀,普通話水平測試一級甲等。原來問題在「公共汽車」。如果你早幾年在香港學普通話,老師一定會再三強調,要說「公共汽車」,不能說「巴士」。可現在北京人也棄「公共汽車」說「巴士」了。北京還有一家公司叫「北京巴士公司」,上百輛車在北京街頭轉,車身上斗大的「巴士」,極其醒目。

為甚麼「巴士」被接受了呢?首先是北京與外界交流日趨頻繁,北京人接觸到各種方言及語言;而第二個原因,我認為更重要,就是人懶,人們更願意說雙音節的「巴士」,比「公共汽車」少了兩個字!

外來語粵普差異

前文曾經討論過對外來詞語的吸收方法――音譯及意譯。通常在引入的初期,多以音譯為主,當出現了好的(字義明顯,音節少)意譯詞後,就會被意譯詞取代。例如,香港以前經常說「燕梳」,現在多數人會說「保險」;最初普通話把新發明Email稱為「伊妹兒」,現在通用的說法是「電子郵件」或「電郵」。相對於普通話,香港的廣州話有比較多的音譯詞語(主要來自英語),下面介紹幾個粵普存在差異的外來詞語。

英語「Laser」,香港稱為「鐳射」,普通話叫「激光」,它總結了激光的產生原理——原子中的粒子受光或電的激發,從低能量級的原子躍遷為高能量級原子後,再同時遷回低能量級時,所發出特性相同的光。相關詞語還有「激光唱盤」、「激光打印機」等。

汽車車頭的「Bumper」,香港叫「泵把」,是音譯;普通話叫「保險桿」或「保險杠」,明示了它的作用。

香港某些機構有一個職位叫「科文」。曾有國內的朋友問我,甚麼是「科文」?是不是「科裡的文職人員」?那麼在局裡工作的文職人員是不是叫「局文」?我說都不對,普通話叫「領班」、「工頭」或是「組長」,這要看該機構的組織架構,再選擇相應的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