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 x 跨範疇學習實踐經驗分享會(2019-2021)

2019-2021學年          中華文化 x 跨範疇學習實踐經驗分享會

QSIP自2017年起獲得田家炳基金會的捐助,開展「傳承『動』起來:香港中華文化課程設計與推廣」計劃,從「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切入,與中、小學共同以跨範疇學習的形式,發展中華文化課程,以配合學校的價值教育和發展目標。早前,QSIP舉辦「中華文化X 跨範疇學習實踐經驗分享會」,聯同五所第二期計劃的參與學校,與同業分享如何有機地結合不同學科或以主題週的形式發展跨範疇學習。

是次分享會有接近300位來自不同中、小學的校長及老師出席,由QSIP總監陳鴻昌博士致歡迎辭揭開序幕。他說:「這個計劃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焦點推廣中華文化,是全人教育的推廣項目之一,內容滲入品德教育,並發展跨範疇及全方位學習,能補足學校常規課堂的學習,在整全式學校改進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文化入手 跨範疇學習

QSIP學校發展主任呂斌博士表示:「要讓學生認識中華文化,最理想的是從他們身邊可接觸的文化元素及活動開始,與學校協作時,我們會以學校所在社區的特色為切入點,如社區的舞火龍、舞麒麟表演等,讓學生從熟悉的文化主題入手,進而探索其他文化活動。」除了推廣中華文化外,計劃強調有機地將主題與不同學科結合,讓學生進行跨範疇學習,以粵劇主題為例,可與中文、視藝、常識、音樂及體育等科目的課題配合教學,以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及技能,同時加入品德培養,如堅毅及尊重的價值觀,從而達至全人發展。

在疫情下,QSIP團隊和學校努力地透過混合學習(面授課堂和網上學習)的模式來推展計劃,讓學生依然能接受部分體驗式學習的經歷與反思,以培育對文化的興趣及正面的價值觀。

校情為本 教學新啟發

分享會上,大會邀請了五所參與學校,包括:仁愛堂田家炳中學、田家炳中學、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香港學生輔助會小學及聖公會仁立紀念小學的代表,與QSIP學校發展主任陳可兒博士、梁承謙博士(一休)、朱榮得、曾秀怡和薛海暉就不同的主題分享在校內推展這個計劃的實踐經驗,讓在場同工掌握在中、小學推廣中華文化項目的考慮及籌備工作,以及將中華文化主題與跨範疇學習模式互相配合的要點,讓教師可借鏡各學校代表的寶貴經驗,為學與教帶來新啟發。

QSIP團隊建議學校在推行中華文化項目時,可參考以下要點:以學習文化含義為重而技藝為次;有機結合學科學習並延伸至服務學習;在實踐過程中以體驗式學習(考察、實作等);配合學生的興趣以增加動機。另外,亦可以善用外在資源以增強專家與教師的協同效果。

經過多年的經驗累積,QSIP著重以校情為本,跟每一所學校協作時都會因應學校的校情及實際需要而調節內容,令師生獲得最大的得着。第三期計劃將於明年推出,請留意QSIP網頁公布。

 

是次分享會獲得田家炳基金會支持並出席與教育界分享參與學校的成果。

 

仁愛堂田家炳中學的學生進行紮作活動。

 

田家炳中學的學生剪紙作品。

 

大埔浸信會公立學校的學生進行皮影戲表演。

 

香港學生輔助會小學的學生以粵劇演出《西遊記》。

 

聖公會仁立紀念小學舉行「仁紀大笪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