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學校改進計劃:特殊學校支援(2012/13-2014/15)

優質學校改進計劃:特殊學校支援(Quality School Improvement Project: School Improvement for Special Schools, QSIP: SISS)為「優質學校改進計劃」的延伸項目,重點為特殊學校提供整全式學校改進的校本專業支援。本計劃於2012年開展,於3年內分階段為24所特殊學校提供為期一年的支援服務。本計劃以推動學校改進為目標,協助學校按校本情勢與發展需要,進行具持續性的學校改進及學與教發展,優化學生的學習經驗;並幫助學校強化教師專業能量,在實證為本的基礎上建立自我改進的機制,推動持續發展。

特殊學校的發展需要

一般特殊學校所服務的對象為6至18歲在智能、身體上出現不同程度阻礙的學童,要為他們編排一個橫跨中小學、適切其學習需要的學習歷程,對目前按照獲派學生人數計算教師編制的特殊學校來說,是相當吃力的。兼之在「同一課程框架」的理念及其他不同課程改革下,特殊學校在設計校本課程時更要顧慮周全。據計劃觀察,部分特殊學校努力地回應課程改革的訴求,但由於欠缺統整,校內課程的設計及推行容易出現矛盾。

 

 

 

特殊學校按照智力及身體阻礙程度將學童分流、編組,目標是讓能力相近的學生共同接受教育。但實際上,在5至8人的班上學生在情緒、感官及認知方式等表現仍可以是大相徑庭的。若教師對班上每個學生有敏銳而通透的理解,較理想的處理近乎是對每位學生進行完全個人化教學。由於教學難言一致,教師之間少會進行深入交流,這種「單打獨鬥」的狀況容易令教師對教學產生挫敗或無力感。

 

 

一如主流學校,特殊教育工作節奏相當緊密,教導肢體嚴重阻礙學童的工作更是集教學與護理於一身。教師在日復日繁忙的工作中缺乏空間對學校整體發展進行反思,久而久之對學校現況不一定「瞭如指掌」,對學校發展產生盲點,不利於學校的長遠改進。因此有學校期望為學校發展尋求新動力,協助學校檢視情勢,建立自我完善機制。

 

 

 

 

面對內外挑戰,特殊學校工作者需要時刻提升能量,擴闊視野,進行跨校專業交流及協作是其中一個常見途徑。由於不同學校的情勢及所關注的問題各異,交流果效視乎:有否「中間人」為有共同需要的學校穿針引線?所選擇的交流平台或切入點是否合適?交流內容是否具質素?

 

 

 

 

計劃支援特點

 

 

 

 

 

計劃支援模式

本計劃與其他「優質學校改進計劃」的延伸項目一脈相承,同樣秉承了「優質學校改進計劃」的核心理念與支援模式,所提供的支援有以下特點:

  • 視每所參與學校為獨特的個案,著重先為學校進行情勢檢討(包括訪談、問卷調查、觀課、蹲校觀察等),了解學校的發展需要及作為為部署未來發展的「基線」參考資料(baseline data),然後與學校核心小組共同訂定和落實具體的校本支援行動
  • 提供整全、互動、有機的支援,從學校層面、學科發展層面、課堂教學層面、個人層面等多個方面靈活調適支援行動,加強學校的內在改進動力;這比進行機械式或單項式支援項目更有助於推動持久有效的轉變
  • 強調同時互動進行「大齒輪」(宏觀)與「小齒輪」(微觀)層面的支援工作。「大齒輪」工作為學校分析現況,建立團隊共力與發展自我完善機制,營造有利學校改進的環境和文化;「小齒輪」工作則協助學校於選定的發展焦點中,進行不同嘗試,優化學與教及具體提升教師專業能量。宏觀、微觀支援的互相配合,能加強支援的效果及持續性
  • 著重培育教學領導、提升教師專業能量,帶動知識與技能轉移

 

特殊學校
2014-2015
  • 三水同鄉會劉本章學校
  • 天保民學校
  • 心光學校
  • 匡智屯門晨崗學校
  • 香港紅十字會雅麗珊郡主學校
  • 基督教中國佈道會聖道學校
  • 將軍澳培智學校
  • 慈恩學校
  • 禮賢會恩慈學校

 

特殊學校
2013-2014
  • 匡智元朗晨曦學校
  • 匡智屯門晨曦學校
  • 匡智松嶺第二校
  • 匡智松嶺學校
  • 明愛賽馬會樂仁學校
  • 香港心理衞生會臻和學校
  • 香港紅十字會雅麗珊郡主學校
  • 香港耀能協會高福耀紀念學校

 

 

2012-2013
  • 中華基督教會基順學校
  • 東華三院群芳啟智學校
  • 香港心理衛生會臻和學校
  • 心光恩望學校
  • 香港紅十字會雅麗珊郡主學校
  • 匡智松嶺第三校
  • 香港紅十字會瑪嘉烈戴麟趾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