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效學習:中一另類學習課程

陳可兒

香港躍進學校計劃 學校發展主任

經常都聽到老師訴說工作繁重,為了應付現今緊逼的課程和公開試,很難再騰出空間設計新的教學活動照顧學生的多元智能發展,除了精神和時間的考慮,他們亦擔心不知如何評估傳統課堂以外教學活動的效益。

基於上述原因,向老師推介「強效學習」並要求他們應用到日常教學中確實是一個挑戰。我們唯有遊說及鼓勵老師選一些較「安全」的情況嘗試加點「強效學習」的成份。例如課外活動,暑期課程等等。

最近我們終於有機會和四間中學的老師合作設計和主辦為期一天至十天不等的中一另類學習課程。過往這些學校在暑假期間或開學初期都有為中一新同學安排迎新課程,內容主要是環繞認識學校的設施和規則,EMI學校則再加一些速成的英語詞彙班。形式多是由個別負責老師向全體同學介紹和宣講。

今次香港躍進學校計劃與學校合作,無論是活動目標,內容和形式都有突破。

首先是活動目標,除了培養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和幫助他們認識學校的設施和組織架構之外,更著重提升學生學習技巧和能力。幫助他們擺脫「強記硬背」的錯誤讀書習慣,有意識地培養一些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課程的內容和形式都具有 「強效學習」的特點:

以下是中一學生學習技巧訓練課程實例

日期: 九月初 (1999)

時間 : 全日九堂

地 點 : 首兩節全級同學集合在禮堂作分組和熱身活動,中間第三至第七節則回各班房進行其他活動,尾兩節全級同學再集合在禮堂分享學習經驗和作評估

 

 

針對不同的能力要求, 活動分為六大環節 :
 

活動

活動目標

所需學習能力

物以類聚

將學生隨機分組,讓同學經驗合作學習,學習接納和欣賞同學的長處。

觀察,分類,解難和提問技巧。

恐龍特區

第一個團隊活動,透過恐龍的分類活動介紹概念圖。

分類,創意思考,評鑑和表達能力。

建構校園

學生分組解謎,尋找校內二十個地方,活動設計要求學生在那些地點進行仔細觀察,完成一項指定的任務。進一步體驗協作的重要,令學生意識到學校生活的質素,決定於他們的付出和參與,美好的將來由大家共同建設。

用邏輯解難,搜集,記錄及整理資料。

校園小記者

鼓勵學生主動與學長及老師溝通,讓他們進一步了解校園生活。

用邏輯解難,搜集,記錄及整理資料。

學習日誌

每一活動完成後都要求學生將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解決方法記錄下來作反思之用。

反思和自我評核的能力。

快速記憶

英語學習是大部份同學感到較為難適應而要盡快掌握的問題,透過活動讓同學意識到學習要有方法,圖象記憶只是其中一種。

圖象記憶

課程評估

透過觀察學生表現和回應及事後與有關老師的檢討,我們有以下的體驗:

學生

絕大多數學生的回應都在不同層面上肯定課程的價值。
經 驗:

有很多直接的回應與課程的形式有關:「很生動,不沉悶」、「比平時上 課有趣」、「好好玩」… 等等。總括來說是一個愉快的學習經驗。

學 習: 認識了很多學習方法、記憶、分類、解難……等等。
人際關係: 學懂合作的重要,認識了很多新朋友。
應 用:

質素高的學生更加懂得利用這課程所學,推展到應用層面,並希望在日後上課時再能接觸類似的學習模式。

老師

無論學生屬何種等第,老師都發現學生的能力遠超他們期望。學生投入,充滿創意和高水準的表現令一些老師刮目相看,甚至啟發老師要重新估量課程的程度和調適教學方法。

延續和深化

上述的課程並不是一次過式的活動,是需要跟進、延續及深化,才得到更佳的學習效果。其中一間學校便作出即時的跟進活動,在十月中進行另一次的學習技巧訓練,重溫和分析第一次訓練課程學習要點,並把分類活動深化,以概念圖方式設計教學,應用於各科學習上,尤其是在人文學科範疇的經、史、地等科目上。核心老師更不停思考如何令其他老師在其學科跟進課程,如設計專題學習等。

總結

同時期替幾間不同類別和不同條件的學校進行目標類同的計劃令我們進一步體驗SBM的精神。同樣的目標要因應學校不同的條件調適策略才能達致。今年的合作只是一個起點,評估效果以外,最大的收穫是老師主動提出檢討,啟動了他們自我追求完善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