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零零年
參與小學同工對本計劃感言

(原文照錄)

大埔舊墟公立學校

柳志強校長、林惠玲校長

  本校自一九九八年參加了由優育基金贊助,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主辦之「香港躍進學校計劃」之後,全校的行政、教學及學習效能均全面提高了。驟看似有點不可思議,但局中人則明白成功的原因。

  「香港躍進學校計劃」有群高能力、富理想、肯投入、願承擔、有經驗的領導及發展主任,透過他們與學校成員的深入分析、有趣而富啟發性的專業發展活動,不但帶領學校全體成員檢視學校的強、弱、機、危,與我們探討學校的發展方向,還提供專業指導,激發我們對學校前景的探索,就我們獨特的環境發展我們的強項,改善我們的弱處。

  兩年多以來,學校全體成員不但享受由「香港躍進學校計劃」所提供的每一個專業發展活動,更可貴者是在這些活動中,我們建立了一股強而有力的團體精神,為提供優教育而作出承擔。「香港躍進學校計劃」真的幫助了我們學校的良好發展,我們經常向別的校長誠意推介這計劃,也希望這計劃能延展下去,幫助更多的學校,使更多的校長、老師、學生受惠。

 

元朗朗屏h惠州學校下午校

劉明基校長

  本校自1998年參加上述計劃,巳歷一年多。躍進學校計劃源自美國,雖國情不同,但其改善學校的三大原則亦適用香港。隨各式活動的舉行,該三原則已逐步植根本校,為建立學校合作文化奠定基礎。

  在過去一年多,本校改善最突出之處在於基層教師思想範式的轉變,他們視變革為挑戰,並明白挑戰帶來機會。各項活動計劃已逐步轉為教師專業啟動,學校行政當局角色在依照巳定遠景及目標調校,撥出資源支持與修訂行政措施配合。茲舉三大原則之一「目標一致」的改變為例。

  學校建立初期已有學校宗旨及目標,然而只徒具虛文,行政管理層教師雖以為指引,但基層教師則以完成指標行事,並不深究目標或深層教育理念,故此工作量大但效益很少。及後,全體教師意識到本身的教育使命,不但製定個人教育宣言,而且積極主動提出各項教學改善方案。如:合作教學,推展強效學習至更多班級,編製校本教師發展專輯,與社區合作舉辦教育活動等。凡此種種,皆顯示教師主動自主轉變,雖成就不大,但已朝改革目標而行,尚待 貴同事繼續合作,爭取更大效果。

 

天主教聖母聖心小學下午校

關振偉校長

參加學校躍進計劃初期,抱著患得患失之心情,是否又是一個掛羊頭賣狗肉,只為爭取資源、濫竽充數的計劃呢?

計劃能否令學校了解自己的強弱、明瞭冗贅的行政程序,浪費人力資源等不當的措施呢?我有點擔心﹗

但是,在計劃開展後,這些疑慮都一一掃除﹗

學校躍進計劃是一個很有前瞻觸角的學校協作計劃,利用小組工作人員的學科專業及教育專業知識協助中小學改善教學環境,提昇教職員的戰鬥力,讓老師在繁忙的教學工作下,得以接觸最有效的教學新方法及在不同理論刺激下,達至範式轉移。

本校深得學校躍進計劃工作小組之幫助,對本校行政、教學以至學生學習方面都有很大之裨益。

陳建順老師

學校躍進計劃統籌

我最大的感受是我認識一群真真正正希望為香港教育事工盡一點力的朋友;中文大學學校躍進計劃的工作同工。

他們給我很大的協助,無論在學校行政的透視、教學的啟示和對學生態度的重新反思等,都給予新觀點及新角度的剖析,讓整體教職員都有所得著。

更重要是,同事們開始反思行之已久的教學理念及方法,重新掌握廿一世紀的教學脈搏,為教育改革鋪路。

天主教聖母聖心小學上午校

行政組

  本校參加「躍進學校計劃」年餘,透過該計劃工作人員的訪校及為本校教師舉辦工作坊,給教師介紹了不少新的教學策略;亦給了教師有機會對自己的教學、教育理念、觀點、熱誠……進行反思;更給了教師在進行教學試驗上不少支援。這一切,除了有助本校教師的專業發展外,也對本校發展優質教育有一定程度的裨益。 

孔教學院大成小學

高敏才校長

我們學校雖然連年成績均有改進(去年中學派位列Band 1的有34位同學),但是仍不敢自滿,於98 / 99年度參加了中文大學教育學院的「躍進學校計劃」。該年度主要的工作是情勢檢討,使各同事認識學校本身的優點和缺點。訂定未來兩年的發展路向。

今年(99 / 00年度)正式展開工作,由三年級全級同學作先行部隊,上學期十一月間曾舉辦一天「遊園樂」��到公園去上課。這活動包括中、英、數、常識、體育等科目。除十多位任教該級的教師作主持外,並得廿多位家長協助工作,使我們非常鼓舞。學生、家長和同事都很享受這種學習方式,希望以後多推行這些學習活動。

本學期,我們於三月下旬再舉辦一個長達兩個多月的「我的校園」大型學習活動。我們期望透過全體師生、家長的合作,使學生的整體成績更進一步。

最後,我要向製訂及參與這計劃的中大同工及本校同事衷心說一聲:「多謝!」

葉鳳儀老師

本校去年決定加入「香港躍進學校計劃」的行列,與中文大學以協助形式,為我校學生提供優質教育。

合作期間,中文大學的發展主任積極協助我們設計一些強效學習的活動,並提供寶貴的意見,讓我們做得更好。加上我們的緊密聯繫和溝通,令到合作時能配合得盡善盡美。

 

其實,我們大家所做的,都是為了學生。希望經過一兩年後,成績平平的學生,他們的學習態度有所改進,這就是我們共同努力的目標。

余妙玲老師

在大成小學任教不經不覺已有十七年了。本著教學相長及教育的改革,亦時常把握進修的機會,亦常借此機會與同儕交流教學經驗。可惜回到工作崗位便感到孤立無助。

自從本校參加中文大學的躍進計劃後,我在這項活動中獲益良多,能為教學工作注入新意念,教師互相交流經驗,分享優質的教學方法。如能掌握有效的教學方法,最終得益的是學生。

根據上次的教學活動,學生的反應良好,他們嚮往自由發揮,活學活用的教學方法,不受局限在課室內學習的沈悶氣氛。而家長們亦希望與老師多點溝通,協助老師,學習如何去教導自己的小寶貝!

站在教學前線的我,希望能繼續推行此計劃,因為此計劃為我帶來新挑戰!!

 

 

中華基督教會全完第二小學

何詠文校長

學校背景簡述

本校在大窩口區辦學超過四十年,因校舍重建計劃關係,於九九年九月遷址荔景h,並轉為全日學制。本人於一九九七年九月接任,每為瞭解同事間的爭拗原因而傷腦筋。根據上任校長的資料,本校傳統保守,大部份同工對教育之變革抱抗拒態度;殘舊的校舍妨礙課外活動的發展;中層行政人員人手不足,面對日漸低落的學生成績感覺有心無力。個人認為:要這所學校有所發展,必須爭取校舍環境的改善,並且致力於教師信念的轉移。

  適逢中文大學推出「香港躍進學校計劃」,本人與副校長花費不少心思,始能說服同工「不反對」參加成為一員。

一年半來夥伴關係的發展

在「檢討情勢」的階段,我們的夥伴��計劃的學校聯絡主任扮演了中介的角色,除質化方面的訪談外,亦收集量化數據資料,協助校方明瞭各個不同層面的想法,縮短了彼此的距離。在「建構遠景」方面,我們運用了中文大學的資源去整理及分析家長、學生的期望和意見,因為數據處理的一環,乃學校的弱項。「計劃」更為學校提供了互動模式的工作坊,讓全體教師平等地參與討論,共同制訂應走的校本路向。

  在教師信念以及教學路向的更新方面,我們完成了「認識變革、接受改革」以及「多元智能探討」工作坊,生動的培訓手法使人樂於參與,敢於反思。在課程統整、教學法的刷新方面,「強效學習日」的設計為本校教師提供了實習的好機會,躍進學校計劃提供的專業支援、學生愉快的學習情緒、家長的參與及認同,為本校未來的工作路向的策劃注了一口強心針。

 

學校的改變

  根據觀察所得,從加入計劃後的半年開始,本校同工對於編寫教學計劃、集體備課、同儕觀課等行政措施的抗拒已不再存在,在不同意見間的爭拗也逐漸由協商所取代。學生成績方面,本校去年在升中派位獲第一組別的人數為前年的百分之二百。本年度因著學校環境的改善,為學校帶來另一個躍進的契機,乃是課外活動的發展,當然,我們需要的是老師作出承擔,去年的培訓教師信念的轉移起了肯定的潛移默化作用。為了向社會人士展示本校師生努力的成果,本校於本年一月舉行了開放日,深得家長的讚賞。

大學與學校夥伴關係的認同

  要走的路還有很長,我們仍然需要這個有力的協作夥伴去支持,以求進一步的突破。本人也深信:不少感到千頭萬緒的教育工作者,正在等待著另一個與大學結成合作夥伴,進行持續改革的機會。當然,能夠為學校提供專業支援的大專院校不只一家,但從合作的經驗而言,中文大學教育學院的承擔與友善積極的態度,則深為本人所推崇。

志潔學校

梁易天校長

  本校於1998年9月申請加入中文大學躍進學校計劃。我們當時是抱著一個尋找救生圈的心態去參加這一項計劃,因為老師們都知道香港教育正面臨重大的改革,無論是基於大氣候還是本校的需要,學校都要好好裝備,以迎接這不可抗拒的改革浪潮。我們是一所規模較小的小學,人力資源有限,老師亦需要重新武裝,因此極需要外間的支援。中文大學的躍進學校計劃正是我們期待的外援。

  1998至1999年度,該計劃的工作人員為本校進行了一次學校現況的評估,並舉辦一次全體教師的研討會來研究分析蒐集到的數據,使大家深入了解本校的優點和缺點,是一次難得的自我檢討機會。接著,學校在該計劃的協助下舉辦了幾次建立團隊精神的工作坊,一次為期三天的學生強效學習教育營,效果非常顯著,師生均獲益良多。本年度我們也在此計劃的支持下,開展了一項三、四年級的課程統整計劃。躍進學校計劃不但為本校提供有限度的財政上的支持,最難得的是有幾位學有專長的工作人員到校提供專業意見和協助商訂施行的計劃。老師在這協作的過程中,體會合作議訂工作計劃的苦與樂,獲得不少剪裁課程的知識和技巧。

  說實在的,本人早期曾經批評此項躍進學校計劃有點奢侈,但經過了一年的合作和觀摩其他學校的成果,發覺很多學校都在這個計劃的協助下有了很大的正面改變,漸漸覺得此計劃物超所值。就以本校為例,如果沒有躍進學校計劃的協助,我們不會對自己有那麼深入的檢討,去年也辦不成強效學習營,本年度的課程整計劃更不會輕易開展。老師當然更不能夠透過策劃這些活動而達到專業發展的目的。上述這些活動計劃都不是本校僅有的人力資源可以在兩年間成功策劃和推展的。一個發展計劃能夠影響那麼多的中小學校,促使學校產生根本的變化,啟動教育改革的齒輪,不是物超所值嗎?

  我希望中文大學躍進學校計劃繼續延辦下去,讓多些學校受益,也讓一些像本校一樣服務社群的學校獲得更多的支持和協助,開展他們改革教育的步伐,使我們的學生得到更公平和優質的教育機會。

東華三院冼次雲小學

有關過去兩年中文大學躍進學校計劃在校推行的情況

日 期

項  目

參 加 者

08-02-1999

「老師如何面對改變」工作坊

全體教師

29-03-1999

「學校遠景探討」

全體教師

04-1999

上海學校探訪交流團

余錦泉副校長及林偉雄主任

10-1999

  • 本年度十月開始,本校成立教育研究小組。目的是透過科學化的研究,有計劃地搜集資料,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及改良教師的教學策略。此外,亦希望以教育研究,提升教師的專業。
  • 躍進計劃導師協助培訓有關的教師,並為本校分析所收集的數據。
  • 在未來的日子,躍進計劃導師將會繼續培訓教師在教研方面的知識、技能和態度及協助本校研究工作。

教研組成員及參與研究的老師共十一人

香港道教聯合會石圍角小學下午校

陳義源校長

  本校自一九九八年參加「香港躍進學校計劃」以來,無論在教務與人事方面,均有顯著之改善。

  在「計劃」人員協助下,首先檢視本校之形勢,顯示強弱所在,然後透過教師工作坊,共同擬定學校之目標及遠景,由行政小組跟進。

  此外,為加強教師間之合作精神,藉教師專業發展日,肯定協作之重要。現時,本校團隊文化正在強化中。

  去年舉辦之強效學習活動,教師與學生均能體會愉快學習之意義。

  現時,本校推行「同儕觀課」活動,教師共同備課、共同施教,並於課後一同研討改善之方法,藉此提升教學效能,自我完善。

  回顧一年多以來與「計劃」人員合作之經驗,本人認為,學校發展主任不但是良師益友,更是難得之合作伙伴。於此,本人除衷心致謝外,並希望繼續與「香港躍進學校計劃」合作,以推展校務。

趙鳳靈老師

  敝校於九八年中參加了中文大學所推行的香港躍進學校計劃。轉眼間該計劃已推行超過一年,敝校深覺獲益良多。此計劃重點在幫助學校分析其優點及不足之處。冀能幫助敝校在強項上發揮所長,並在不足之處加以改善。

  敝校透過此計劃所推介及提供的活動如「愉快學習日」,「教師工作坊」等,大大擴闊了教師們的視野,刺激了一些創新的教學意念,激發教師們的思想等。教師們在繁重的教務、校務壓力下,教職員實在無暇兼顧教學發展及創新。而躍進學校計劃正好彌補此缺陷。此計劃實在有繼續推行的需要,裨使莘莘學子得以受惠。

 

香港道教聯合會石圍角小學上午校

趙楚芬校長

  面對近年來教育改革之浪潮,再加上學校本身仍有尚待改善之空間,身為校長,如何決定緩急輕重、如何策劃舖排、如何疏導情緒,真有應接不暇,招架不住之感。

  加入「躍進學校計劃」後,在發展主任的帶領及支援下,先檢討學校形勢,建立團隊精神。更收集教師、家長和同學的意見,定立學校的教育目標,建立學校遠景。再向老師們介紹一些與教學有關的理念,例如:強效學習和多元智能教學。對老師們除了起了啟發作用之外,還與老師並肩計劃,推行於教學上,期望老師們更能轉化於日常教學之中。

  我認為加入「躍進學校計劃」,除了為學校定出發展藍圖之外,最大的得益是把教師們開放出來,去接受「外人」(除了包括躍進計劃的發展主任之外,還包括學生的家長),更把這些「外人」,轉化成為「家人」,我們現正「一家人」共同努力,為我們的學生建設一個更理想的學習環境。

 

香港道教聯合會吳禮和紀念學校下午校

李國權校長及核心小組

  本校於九八年九月參與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的「香港躍進學校計劃」與大學結成夥伴,合力推展優質教育,為期三年。

  計劃開展初期進行了連串的診斷性測驗,本校老師、家長及學生分別接受訪問及填寫問卷,收集資料後由中大的研究員進行詳盡的分析。結果指出老師在賦權感及投入感兩方面略嫌不足;至於學生方面,在活動學習及自我觀方面亦有所欠缺。

  診斷結果公佈後,中大方面與本校老師通過一連串的商討,針對性地列出了一些改革的目標。為了改善老師的賦權感與投入感,本校各行政小組如教務、訓育、活動、總務等皆由全體老師共同擬定全年工作目標,推行計劃及評估方案,予各老師賦權承責之餘,亦更積極地主動投入教學工作。期間,中大「香港躍進學校計劃」發展組為本校策劃為期兩天的「教師工作坊」,以輕鬆及富創意、啟發性的活動,讓老師從中認識到團結合作、積極參與的精神,集思廣益,難題自可迎刃而解。而各老師的潛能亦在各項創意活動中得以發揮。

  至於改善學生的活動學習及自我觀方面,去年五月至七月間中文大學「香港躍進學校計劃」的發展主任替本校四年級學生設計了本校第一次專題研習。開始之初,負責的老師都覺得有點患得患失,對於小學四年級學生的能力能否完成這項工作,感覺有點懷疑。但經過與中文大學躍進學校計劃發展主任的多次接觸,交換意見與及人力及物力的各方面支持,四年級學生的專題研習終能順利於七月初完成,並於本校禮堂進行了一次展覽,成績是有目共睹的。

  今學年,「躍進計劃」除替本校老師設計了為期半天的工作坊外,亦同時為本校三年級的學生進行了一次強效學習活動,讓老師們投入課程統整的工作,讓學生更有效及有趣地進行學習,而家長亦參與其中部份的工作,讓家長亦能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與及教師工作的苦與樂。中大「躍進計劃」於該次強效學習活動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及物力,使這次學習活動能順利完成。「躍進計劃」給予本校師生的幫助是肯定的。

  本校自參加「躍進學校」計劃後,老師間的合作與溝通比前跨進了一大步,而學生的學習興趣亦作了同步的提升。老師通過「躍進學校」的工作坊,不僅獲得了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得到了寶貴的實踐機會,並為本校提供了一條未來的改革路向,而「躍進學校」提供的各項意見及資源,更是不可多得。因之,本校極之珍惜與中大「躍進學校」計劃的合作機會,願此計劃能推展到更多學校,讓更多老師及學生受惠。

  

香港道教聯合會吳禮和紀念學校上午校

核心小組

  本校於九八年九月參與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的「香港躍進學校計劃」,與大學結成夥伴,合力推展優質教育,為期三年。

  參與計劃初期,便進行連串的診繼性工作,由本校老師、學生及家長分別填寫問卷,然後進行分析。結果發覺老師在賦權感及投入感方面有所不足;至於學生方面,發覺三年級及五年級生在活動學習及自我觀方面亦較弱。此外從家長填寫的「共建學校遠景」問卷資料顯示,家長最希望其子弟有良好的品德,其次是學科成績進步。

  有了診斷結果,便須對症下藥。我校經過會議討論,針對性地定下了一致的目標。為了改善老師的賦權感及投入感,本校各組,如教務、訓育、活動、總務等皆由老師擬定全年工作目標、執行計劃及評估方案,使老師能賦權承責及更積極地投入教學工作。期間,中文大學「香港躍進學校計劃」發展組替本校策劃為期兩天的「教師發展工作坊」,以輕鬆及富創意性的活動,使老師明瞭團結合作及參與的可貴。經過分析問題、探究及思考,許多難題都可迎刃而解;此外,那些創意的活動亦發掘出老師有各方面的長處及潛能,加深彼此認識。

  為了改善學生的活動學習及自我觀,去年五月二十五日,我校對三年級的課程進行重整,推行強效學習活動。中文大學躍進學校計劃發展主任在過程中提供寶貴的意見及豐富的人力、財力及物力,使參與學習的學生及家長都能全情投入,參與活動。此外,本校決定把「認識中國文化計劃」撥款的國內考察,本地參觀等活動,以專題研習形式讓五、六年級學生參加。透過研習的成果,增進他們的活動學習及改善學生的自我觀。期間「躍進」計劃組方面亦提供學生來校代課,使活動進行得更順利。

  今年,「躍進計劃」亦替本校設計為期半天的工作坊,讓老師協力解決困難,加強老師間的合作性及溝通。此外,為發展本校的觀課文化,該計劃亦提供豐富的人力、物力資源及寶貴意見。

  本校參加該計劃後,雖然未有「大躍進」,但「小躍進」是有的,如老師的賦權感及投入感,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自我觀等都有所裨益。此外,強效學習的「課程重整」亦給老師一個實踐機會。至於該計劃的問卷分析結果,給本校提供一條改革的路向,實在不能小覷。而計劃提供的資源對本校推行的各項改進活動亦不可或缺。因之,本校認為該計劃值得繼續推行,甚或擴展到其他學校。

 

柴灣信愛學校(下午校)

李永昌校長

  香港教育面對改革潮流,學校最需要的是在教師教學、課程設計及教師專業發展上得到支援。我們非常幸運能參與中文大學教育學院策劃的「香港躍進學校計劃」,因為她們正能提供了上述的支援。經過年多以來的合作發展,我們在「目標一致」,而最令我深感興奮的是老師們的團隊精神,實在是提升了少。他們為了改善教學質素,經常很早便回到學校進行小組討論;看見他們那種全情投入的討論氣氛,真叫人對學校的前景充滿信心。更令我感動的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的學校發展主任們,他們也一塊兒參與討論,給老師們提供了很多寶貴的意見和指導;我謹向他們致以衷心的謝意﹗

 

柴灣信愛學校務下午校ASP

  自參與香港躍進學校計劃以來,首年即獲學校發展主任協助,替學校作出情勢檢討,令校方得悉自己的強項與弱項,從而進行一系列改善措施。除美化學校環境外,更透過工作坊,強化老師的團隊精神,達致共同建構遠境的目標。本年更進行「強效學習」日,希望藉學校發展主任的帶領及啟發下能掌握到優質的教學理念及技巧。展望將來,本校能否將「教與學」提升及優化,則有賴優質教育基金是否繼續提供人力額外資源,以供學校發展。 

中華基督教會基全小學上午校

韋少冰校長

  本校於九八年度參加香港中文大學的香港躍進學校計劃,為期三年(至2001年8月),學校在這年半中實有所得著:

  透過該計劃的「校本教師培訓」及「強效學習活動」設計,教師接受了「觀課文化」,亦提升了團隊精神。教師在課程設計,校務參與均較前主動、教學亦更投入、更重視學生的愉快學習。

 

彩雲聖若瑟小學下午校

林月霞校長

一切由對計劃的疑問開始

  「躍進學校計劃是甚麼?」

  「參加了躍進學校計劃是否工作量很多?」

  「參加了躍進學校計劃的學校有甚麼得著?」

  這些是一些對躍進學校計劃抱好奇心校長們腦海中的疑問。

躍進學校計劃與商管機構的比較

  其實一些大型商業機構,當運作暢順一段時期後,他們便會聘請顧問為公司做研究報告,以便公司重新定位及為公司再創高峰。

與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合作

  中大躍進學校計劃就形同顧問公司為學校提供顧問服務,此服務包括為學校做研究報告,並根據報告以夥伴關係與學校教師共同建構遠景及訂定工作目標的先後次序。

參加初期的困局

  本校在參加計劃之初期,由於並非獲得大部份教師認同,所以學校只停留在認知及參加躍進學校計劃為我們度身訂造之工作坊層面。

增加認同感人數及初步實踐強效學習

  正因為這些度身訂造之工作坊使我們認識躍進學校計劃的基本原則、信念及價值觀(平等、參與、溝通、反思、試驗、信任、冒險精神)。而這些強效的工作坊促使教師們逐漸認同躍進學校計劃的理想。根據九八年老師共同參與決策結果認為課程改革是學校重點發展方向之一。第一次的高層次技能、跨科目主題式學習便是由學校十三位老師嘗試。老師決定以二年級下學期各科課文中取出教材,設計兩天愉快而有效的學習(強效學習)給予學生。

初步實踐中的得著

  經過約三個月的籌備,由中大躍進學校計劃提供八成人力物力支援下,這兩天強效學習得到一定的成效。

中大躍進學校計劃除提供學校發展主任帶領整個課程的設計外,更每年提供30人次「代課」以方便老師全心全意投入設計課程及施教。此計劃亦津貼校方每年2000元以便製作教具。

  本人深信沒有中大躍進學校計劃的支援,此類教學活動必定舉步為艱。在此,本人謹代表全校員生及家長多謝中大教育學院,讓本校有機會成為躍進學校計劃學校之一,更多謝躍進學校計劃有關人士對本校之幫助。

嘗試後檢討,整理及準備

  經過第一次的嘗試後,我們計劃再為本學年的二年級重做該兩天愉快而有效的學習,但人手方面保留一半去年人選而加入另外6位從未參與過此類主題教學的老師,由於整個教學計劃都是與舊的雷同,所以中大躍進學校計劃人力物力所佔比例亦由去年的八成減至二成。剛好本年教育署提供補充津貼給所有資助學校,而學校便利用該筆津貼聘請臨時兼職人員協助教師處理大量文書工作及教具之準備,亦由於躍進學校計劃是採取一個全面取向的計劃,內堭j調家長和社區資源的善用,所以學校近來已積極發展此方面,而躍進學校計劃學校發展主任趙李婉儀女士亦為本校家長提供培訓工作坊。

第二次嘗試過程

今次二年級的強效學習,我們便邀請了超過四十位家長長時間製作相關教具、佈署模擬環境及在當天協助教學進行與維持秩序。

由於學校老師對家長之信任,家長無論在任何一方面都有超水準表現,而事後我亦第一次聽到全體老師對她們發出誠懇之欣賞及感謝。接納家長協助學校的文化已形成了。

由於在準備此兩天強效學習的關係,老師多了溝通時間及機會,她們亦增加了合作備課及教學機會,而老師在兩次教學方面相比下,的確給人有躍進之感覺。由於教師已有充份之信心,所以我們亦邀請其他學校校長及老師到校參觀。

  老師因有參觀嘉賓而激勵其合作教學表現,觀課文化實已在不知不覺中展開了。

後感

  強效學習,合作備課,合作教學,觀課文化,善用社區及家長資源,這都正是優質學校的重要元素,而彩雲聖若瑟小學下午校在參與中文大學躍進學校計劃下,已在默默地起革命了。

彩雲聖若瑟小學下午校

4G班家長

  我兒的學校於三月十七日及十八日舉行了「學習如此多Fun在彩雲」的活動,作為家長的我也樂於參加,希望一方面減輕老師的負擔,一方面了解子女面對教育的改革。

  我在兩天的參與中,感受到二年級的同學的興奮,勇於學習和參與,本來內向的也勇敢地把剛學會的表達出來,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的成員、本校老師、家長和校工結成夥伴,合力設計、策劃、佈置場地、營造氣氛,真的很成功。而且很多學校的校長、老師也來參觀,自己感覺很開心。四年級將會舉辦同樣的活動,我已決定再參加。因為在參與中自己也有得益。

6G班黎凱雯家長

  我看到老師們忙碌地工作;所以自己希望能出一份力量來支持學習如此多Fun,在參與當中體會到合作的精神,團結就是力量,學生們在短短時間內能完成一幅用樹葉製造的圖畫。

  我很衷心地多謝林校長、老師們不斷地舉辦不同類別的活動,使到我的女兒很充實地成長。

李嘉翹家長

  今年學校舉辦了一個「學習如此多Fun」的活動,我有幸能參與,在一個月前,學校聯絡學生家長幫忙。而在製作過程中有很多家長落力的幫助。老師們絞盡腦汁,令活動順利進行。老師們不怕辛苦,她們一邊上課,一邊搞活動,令我這個家長深深佩服他們的毅力。家長們也做了很多活動佈景,如「郊遊樂」就有很多像郊外的樹木、動物等。用了很多勞力,但是能令二年級的學生們在一個遊戲過程學習很多東西。例如,甚麼是象聲詞,如何運用象聲詞和保護天然環境等等。

這個活動也令我明白學校的運作,又能加強與老師的溝通,希望這類活動能延長下去。

2E班許懷欣家長

  踏入廿一世紀,教育制度改革是必然的趨勢,以往只顧背誦、強記的學習方式,既沒有足夠空間給學生發揮創造力和想像力,同時亦為他們帶來了莫大的讀書壓力。

  中文大學推行的「躍進學校計劃」是希望透過遊戲活動來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從而達到愉快學習的自的。彩雲聖若瑟小學下午校是其中一間參與這計劃的學校,而作為家長的我亦十分支持學校推行這類活動;學習如此多Fun。

  我很榮幸有機會能參與這次活動,眼見老師們平日除了課堂工作外,還要抽時間開會,安排活動程序,綵排等,真替他們辛苦。為了能減輕他們的壓力,我和其他家長十分樂意和積極地協助他們,如:製作道具、佈置場地、佈置壁佈、預備食物等工作,這堹u是充份發揮了家校合作的精神。

  經過半個多月來的準備和努力,活動終於順利地完滿結束。但是我希望這只是開始,願大家繼續共同努力,讓每一位學生每天上課都能是如此多Fun就好了。

2F班余凱欣家長

  首先,我好多謝學校和香港中文大學合辦這個學習日,使家長及小朋友獲益良多,十分多謝。

  我女兒是一個內向而不會與人交往的小孩,此事令我十分擔心,因為人類是一種群體生活的動物,不可獨自生活,如不懂得與人交往,長大後出來社會工作遇上的困難一定會比別人多。

  星期五是學習日的第一天,我放工回家後聽到我女兒不停地說當天發生的事,樣子十分開心,她對我說:「媽咪,媽咪,今天我和朋友在學校參加模擬買賣的學習,我拿了2元給朋友買了一杯小可樂,我還餘下3元沒用呢,我們很開心啊!」我聽到十分高興,因為我知道她已經向她的社交生活踏出第一步,此事令我十分開心。

  我十分感激學校舉辦此類學習日,一方面令學生增強對校外及校內的知識,另一方面令家長有交流心得的機會,我希望學校有機會可多舉辦此類活動,令學生及家長們可以有機會參加,我在此再次多謝各位。

佚名

  本人認為這個「躍進學校計劃」雖然花了校長、老師及家長不少精神和時間籌備,而成效亦非立竿見影,或許更有些人認為這兩天的學習時間對學生的成效不顯著,倒不如放棄罷了。然而,我認為大家從過程中汲取了不少知識和經驗。希望這次能帶動這新概念。沒有首次行動,哪有第二次、第三次,邁向成功之路呢? 

彩雲聖若瑟小學下午校

學習如此多Fun日家長感言

二年級E班張太

參加了中文大學舉辦之學習如此多FUN日,感覺很開心。因為能夠和我的仔仔一起參加學習,能令自己一起與大家和老師終身學習,參與遊戲亦能令自己知道學習的意義,不是死板的記憶。自己的仔仔亦能在記憶中成長。自己的女兒讀小六亦經常問自己能否有機會參加,我想小孩子十分喜歡嘗試新的事物,因此,我十分希望中文大學下次再能帶領我們。

區智傑家長

參加了這個活動,覺得原來自己也有一個創作潛能,做出很多教具,完成後看到學生能享用我們製造的成品,他們是玩得這麼興奮和難忘,也令他們學習到生活未必給與到的滿足。所以我本人覺得這個活動能令到家長和學生的溝通與及精神上也很開心。

 

林淑恩家長

本人是林淑恩家長,參加了學習如此多FUN工作,使我感到學生獲益良多,而我們家長都有很大收益,例如在整個過程家長和學生都有參予,在學習上學到很多知識,對學生啟發到知識,不是一般粉墨筆所能形容的。

 

 港澳信義會小學下午校

黃偉德校長

  「香港躍進校計劃」是一個大學與學校結為夥伴,共同推展嶄新的教育理念,發展學校以達致優質的計劃。

  本校自一九九八年參加香港躍進學校計劃至今,學校在校本管理、教師專業發展、資源分配、課程結構、學生學習、評估分析、甚至地域交流等,均起了一定的幫助,更帶給我們啟迪。

  香港躍進學校計劃具有一個清晰、明確的學校發展理念:目標一致、賦權承責、發揮所長。而本校現將推行之「強效學習」,正是學校成員體驗上述理念的好機會。該計劃之學校發展主任及成員,均是資深及極具經驗之學者或教育同工。他們的親切、熱誠、對教育的抱負,在每次接觸時均表露無遺,又由於他們擁有專業或專門知識,因此,他們所提的意見,大都是具體可行,深得老師們的認同,這樣不但能幫助事工的推展,更能增加老師對教育改革的「信心」。而透過學校發展主任,本校亦能邀請有份量之講員主領教師專業發展日,對於促進及提昇教師專業精神有莫大的裨益。

  計劃開展之初,學校發展主任先為本校進行形勢檢討,帶領老師們分析強弱機危,排列學校的發展重點,以建構學校的遠景宏圖。而本校現選「強效學習」為學校首要的發展重點,全校成員共同體驗學校改革的第一步。

  「強效學習」乃一大型學習活動,學校需就行政組織、資源分配、教師專業培訓、課程結構等作出相應的配合與改動。本人深信,此項學習活動,讓我們體驗「目標一致、賦權承責、發揮所長」的同時,亦將帶來更新、更多的啟迪。

  在籌備「強效學習」的過程中,學校發展主任起了極大的作用。透過多次的教師專業培訓,學校發展主任及組員闡明強學習之理念,做好教師的心理準備。在課程策劃中(最艱巨的工作),學校發展主任不但提供專業、專科的有建設性意見,更能將友校的推行情況作經驗分享,亦鼓勵本校老師到友校參觀交流,老師們聲稱獲益良多,更互相鼓勵:「我們需做得更好﹗」本人相信,這小小的一句話,在老師心堸_了大大的作用﹗

  藉著「強效學習」,本校也開啟家長參與學校發展工的第一步。學校發展主任為本校家長開設「強效學習家長工作坊」,其內容輕鬆活潑,給家長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家長在協助籌備強效學習的熱心與參與,確令師生們有點驚訝﹗

  「強效學習」只是學校發展的里程碑,學校還需要進行多方面的深化發展工作,屆時,學校發展主任的角色更趨重要,需要更多時間駐校參與發展工作。有感該計劃現行人力資源有限,若學校進行另一階段之發展工作,學校發展主任之發揮功能將受到限制。有鑑於此,本人期望該計劃之人力資源能有所增加,讓學校發展主任之功能充份發揮。

  整體而言,香港躍進學校是一個網絡式的學校發展模式,透過大學與學校,學校與學校,彼此建立一個發展學校的互聯網絡系統,增強學校的信心,加促學校發展的步伐,是值得推而廣之。

港澳信義會小學上午校

陳文燕副校長

  香港中文大學躍進學校計劃(以下簡稱ASP)可以舒緩學校資源、教師空間及支援等方面不足之問題。ASP與學校成為夥伴,發展學校(enrichment)計劃的概念是值得推介的。

  透過ASP的協助,在這年多來,學校發展主任曾為學校檢討形勢、收集教師與家長對學校發展的期望,並作出分析,對學校訂立目標及建立遠景方面有莫大之裨益。

  在教師方面,學校發展主任每年不少於三次為教師舉行工作坊,藉此提昇教師之專業能力,以適應教育改革之需要及推展學校之目標:在學生方面,ASP協助教師設計強效學習活動日,不但使教師體驗課程改革之理念,更使學生們享受愉快及高效能學習的經驗。

  ASP在指導學校期間,強調家校合作並引入家長資源,本校在籌備家長教師會的過程中,學校發展主任不單提供寶貴的意見,而且也曾主持家長研討會及工作坊。此外,ASP提供120小時的學生助理及30日之代課金,這些支援正好幫助學校彈性地運用人力資源,從而騰空教師之空間,發展教育的理想。

  整體來說,ASP為學校提供人力、財力及技術上的支援,正是現今學校發展優質教育所需之元素,惟有感ASP的資源亦有所限制,因此ASP不但有其存在之價值,而且有需要作進一步之深化工作,必可成為教育界之先導,促進教育界經驗之交流,達致教育改革之成效。

港澳信義會黃陳淑英紀念學校

林紫玫校長

  自一九九八年九有一日參加「香港躍進學校計劃」,與香港中文大學結成伙伴,便推行了為期三年的一項全面性學校完善計劃。透過在行政、課程、教學、家長和社區上的結合,及在學校推行的改革信念,學校的質素和學生的個人能力都獲得進一步提升。

  經過第一階段的檢討學校情勢,幫助學校瞭解了本身的強項及面對的困難,從而能夠訂立未來的發展計劃,建構學校的遠景。本著「目標一致」、「權責一致」及「發揮所長」的原則,大學人員積極協助學校內不同崗位的工作人員共同實施決策,並對實施的成果負上責任。不但讓參與者發揮長處,更開發學校和社區的資源,促進學生的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造力。

  為加強學校的團隊精神,大學人員協助學校開展了一系列的全體教師培訓。透過舉行不同的培訓活動,如交流、觀摩、參觀及工作坊,大大提升了教師的參與和合作。一九九九年度,在大學人員致力協助下,本校舉行同儕備課及觀課,不但讓教師對教學工作進行反思,加強了動力和熱誠,帶來樂趣和滿足感,也讓家長參與學校的教學工作,加強家長與學校的溝通。此外,在提高學校的管理效能上,亦為學校的行政人員舉辦了小學主任領導培訓課程,幫助學校建立一個「骨幹」部隊,共同策劃和實施學校改進的方案。參加了這課程後,各行政人員都感到得益不少,學習了很多領導的技巧。

  在一九九九年六月二十二日,本校舉行「強效學習活動」。經過大學人員與老師商討後,選定了一個主題,跟著設計一連串創新、富挑戰性的學習活動。學生非常投入這次活動,而學校和家長的聯繫也邁進一大步。

  衷心感謝中文大學「香港躍進學校計劃」各成員的協助,學校發展主任張月茜女士和馬慶堂先生一直努力幫助學校的發展,讓學校更能具體實踐教育的改革,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能適應社會的急促轉變和進步,以面對廿一世紀的挑戰。

ST. STEPHEN’S GIRLS’ PRIMARY SCHOOL

BY (MRS.) J. CHUA BBS JP

Principal

Participating in the Accelerated School Project since September 1998 has developed a quality culture in the school. It has brought most significant benefits to staff development and improved student learning.

The training workshops organised by the ASP team for our Staff Development programme and the regular consultation sessions have built a very strong team spirit amongst the staff. Colleagues have become critical friends of each other and stimulate each other in thei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ith the main focus on teaching skills and strategy.

Our many effective educational practices have been endorsed by the team of experts from the Chinese University and this has helped us to rise to greater heights by Building On Strengths, a principle of ASP. Our teaching is effective on the practical side but we lack academic support and endorsement. This innovative and dynamic university-school partnership has indeed brought a comprehensive school change towards quality education.

Now that we have built up a quality school culture and good practices, we would be able to disseminate them to other schools by organising clusters of key school and associate schools.

The programme of dissemination of good practices would be possible if ASP is supported in its second stage of development, thus cultivating and establishing a quality culture among schools.

I strongly support ASP’s application for funding support from QEF for its second stage of development.

 

聖公會聖約瑟小學

背景

  為開展本校教師的專業發展,引入新的教學元素,本校於去年參加「香港躍進學校計劃」。我們瞭解到「香港躍進學校計劃」是一項全面性的學校完善計劃,故希望透過專家與學者們的意見,在本校推行改革,提升本校質素,改善本校文化,使同工能更積極面對教育的改革,刺激教學思維,從而提高學生個人的能力。

發展

  計劃的首階段,研究報告顯示了本校的強項與弱項。經過多番商討,落實了本校的需要。

  本校捨棄了「強效學習」的模式,選擇了「探討資訊科技教學成效」為專題。原因一,我們曾參觀友校的「強效學習」活動日,我們雖認同它的理念,也深刻感受同工付出的努力。但我們知道,在目前的教學條件下,要在本校全面推行此類學習實不易為,也不符合真實的學習生活。其二,本校正進行為期兩年的「資訊科技先導學校計劃」的試驗,盼能配合相關的教學路向。

  此外,研究報告亦顯示出本校學生的自我觀偏低,我們亦知道學生自我觀的重要性,因此,我們要探討有甚麼因素直接或間接影響學生的自我形象,從而作出跟進及補救。

展望

  與「香港躍進學校計劃」的合作,通過專業的支援,促進同工的合作,使能打破教師孤立的情況,開拓本校獨特的新文化。

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小學部)

莫黃燕薇校長

我校於98-99年參加了「香港躍進學校計劃」(下稱「躍進」),成為這個大家庭的成員。一年多以來,得到很大的支援,使學校在面對種種變革的今天,得見清晰的目標,並且能桉部就班,上下一心,為學校的自我完善而努力。

作為校長,我覺得我校的老師,相當明白變革的需要。奈何缺乏理論的認知與施行的策略及方向。還有,學校資源有限,窒礙進展。在這幾方面,「躍進」都能幫到我們。

個人覺得「躍進」有以下的特色:

1. 目標清晰

「躍進」的基本理念環繞三個原則:目標一致、賦權承責、發揮所長。「躍進」學校發展主任通過一次一次的工作坊、在校內推行「小齒輪」活動,促使學校不斷改進,自我完善。

2. 配合校本步伐

最難得的是,「躍進」配合個別學校的步伐,不會硬搬理論,把變革倒進學校,而是讓教師自己找出強弱項,然後定出推行項目的緩急次序。

3. 專家支援

「躍進」人才濟濟,無論學校提出需要哪一方面的支援,他們立刻找到專家,進入學校幫忙,一起推展活動。本校於1999-2000年成功獲得優質教育基金撥款,推行英語教學計劃「學習樂趣多」,多謝「躍進」成員為我們設計問卷、Learning Log等以評核計劃的成效。

4. 良好的伙伴關係

「躍進」成員個個充滿熱誠,他們對工作的投入、設計活動的創意,都令教師深受感染。他們的態度友善、熱情,很快便跟教師打成一片,充份發揮伙伴合作的效用。

我感謝「躍進」的一班同工﹗我更希望香港中文大學能夠成功向優質教育基金申請撥款,使這個「優質學校」計劃得以延伸,並能惠及更多的學校﹗

黃瑞芬老師

  作為中文大學躍進學校計劃在學校的骨幹成員,本人極贊成此計劃繼續推行。在過去年多兩年的時間內,我觀察到這個計劃為本校,無論校方、老師或學生帶來的益處。首先,對校方整體而言,它造成一種外來的刺激及推動力,使到本來已醞釀的變革加速進行,並且協助校方從一個較客觀的層面上分析本校的情勢,而毋須防礙日常的教務及行政運作,它亦可減低因學校改革而帶來的矛盾及衝突。其次,對於老師來說,此計劃協助老師建立團隊精神及一致的目標,使在日常教學中更能互相溝通、扶持。它亦使老師在繁忙的教務中稍作歇息、反思:原來教育理想仍在、理想的教育還是可行的,那怕只是「強效學習」的一天。這種反思對於教師而言實在是強心針,能重新提高士氣及重視自身的專業地位。它對學生的益處更是不言而喻,學校改革最終的受惠者當然是學生。這個計劃當中,統整課程的活動對於學生來說,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在愉快中學習的經驗,使他們體驗到原來學習是多方面的、是充滿喜悅的。他們可以從中體會到自身的價值、反省過往對學習的觀感及態度。因此本人全力支持中文大學躍進學校計劃繼續實行,並推展到其他各學校去。

吳偉文老師

本校參加了「躍進學校計劃」後的轉變:

 

鳳溪小學

廖子良校長

教育署近年積極推行校本管理計劃,希望通過下放權力,加強問責,使學校能自我完善,提升教學質素。但是,在過去數十年中央領導教育制度的薰陶下,一般小學前線工作者大都慣於埋首工作,應付沉重的既定指派;缺乏有關的知識、經驗和訓練。承權自主,談何容易。我們除了需要時間和資金上的支援外,更加需要專業知識上支援,引導我們反思、進修、策劃及工作,協助我們作出突破,有效地掌握變革。

感謝「香港躍進計劃」在校本教育改革之起始階段給與我校最重要的「專業支援」。

 

觀塘官立上午小學

吳曾婉梨校長

一個簡單而隆重的簽約儀式,標誌著我校參加了香港躍進學校計劃承擔著推動教育改革的使命。

學校發展主任領導舉行的工作坊,企圖幫助學校建立新文化,但老師根深蒂固的教學方法,怎能一下子改變呢?因此初期只能兜兜轉轉,沒有甚麼可為。直到復活節期間,香港躍進學校計劃成員可以選派兩位代表前往上海考察,兩位同事並肩作戰,回來的分享,真摯感動﹗她們策動同事樂意造訪姊妹學校,觀察舉行「強效學習」情況,經學校發展主任Pauline的鼓勵,有心的同事燃點起來的火花,很難相信我們可以用短短的個多月時間來籌備,便在二年級嘗試推行。透過計劃,我們聘用了30天代課老師,動員十多位同事,加上樂意協助的家長,為建校四十週年的開放日添上燦爛的光煇。

回應社會對教育的期望,要培養孩子成為廿一世紀的人才,怎樣可以幫助他們從活動中學習,多元智能活動在日常緊迫的課程中如何推動呢?今年當校方需要召開分級家長會,出現了校內老師替課的情況,因此啟發了同時舉辦「多元感官協作學習日」的夢想。我、六位主任和四位助理小學教師組成籌委會,開始第一次分享。我們希望用三次長週的星期六,為每個年級的學生進行八次不同的活動,整個上午,沒有課本,充滿歡笑的學習,可以嗎?後來我們主動接觸Pauline,請她提供意見,給予支援,她贊成我們去嘗試,並義不容辭地將資料送來,樂意與我們詊細分析每一個活動的學習目的,可以達到那方面的感官訓練和協作精神,得到這位「專家」的指導,老師修訂活動策略,隨即搜羅道具、製作應用物品,好忙碌啊﹗

為著讓每一位學生都有學習機會,所以今次活動是涉及全校24班學生,由全校老師擔綱主持,分別邀請香港教育學院實習學生及家長參與,十分熱鬧。孩子透過老師為他們精心設計的活動,都能發揮創意、勇於表達、學習解難、互助合作、接納意見……等。那天我巡視每個活動場地,老師投入主持活動,家長落力協助,學生全情參與,會場充滿一片歡樂的氣氛。

即日的檢討,老師們道出他們看見孩子在活動中顯出的堅毅、自信;也認真地表達感受,將他們從孩子的學習中不斷改善策略及方法的心得,與眾人分享;我深受感動,相信他們所付出的勞苦,可以從孩子臉上綻發出滿足的喜樂而得著安慰。

我開始感覺齒輪的轉動,我意識到老師無懼教育的改革;我發覺老師朝向團隊合作的路走,我們可以彼此同工,為孩子的學習創造新領域。當然這類學習活動未必能經常舉行,但可以轉化成教學活動,實踐在課堂中。感謝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同工構思的「香港躍進學校計劃」,得到優質教育基金撥款資助,讓我們在專業上獲得支援。三年很快要過去,如果這計劃能夠延續,肯定可以為學校帶來新的景象,為教育奠下新的里程碑。

 

觀塘官立上午小學

關麗翠老師

還記得最初校方安排擔當「香港躍進學校計劃」統籌角色時,夾雜著迷惘、擔憂,同時也覺是一種挑戰、鍛煉。經過香港中文大學的專業支援,以科學化檢討學校情勢、強效行政架構、調適課程設計、促進教師專業等,提升學校質素及學生素養。

自九八年度起,從不同的活動,深化了躍進的信念:藉「教師專業發展日」,安排工作坊,強化教師間的團隊精神;透過「強效學習」,統整課程,設計不同的教學情境和多元活動,令學生愉快學習;教師藉此也提高教學設計層次、嶄新創作經驗;復活節「上海交流訪問團」之旅,踏足上海數所重點小學,體驗國內興學理想、教師熱誠,取長補短,求進香港教育的發展;從「主任領導培訓課程」中,了解自我、增強技巧、釐清擔當領導的角色;舉辦「多元感官協作學習日」,擴闊學習模式、掌握活動創作技能。

「香港躍進學校計劃」提供了知識、資源以及精神上的專業支援,使老師和學生能夠敢於創新、各展所長。要建立學校文化、提升學校完善能力是需時的,三年的計劃其實只是一個起步,往後的深化工作仍需專業的支援,期望「香港躍進學校計劃」能在本校繼續推行,甚至推廣到其他學校,使學校間 (如同區學校建立教學交流網絡) 互相砥礪,共創教育新領域。

回到前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