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聖母聖心小學下午校

(原文照錄)

躍進學校眼中的香港躍進學校計劃

關振偉校長

 

猶記得約三年前,「香港躍進學校計劃」這個名稱在我們學校掀起了一番爭論︰

那到底是甚麼葫蘆賣甚麼藥的計劃?

我們的計劃還不夠多嗎?

為甚麼還要參加這個可選擇性不參加的計劃?

給中文大學的人員來診斷我們學校的教學成效?

怎樣診斷?

那是一個陰謀嗎?

是要揭發我們的弊病嗎?

給診斷過後,中文大學的人員會要求我們依他們的建議進行改善嗎?

他們會主導我們的教學和行政嗎? 我們的工作量會因參加了這個計劃而大大增加嗎?

倒不如先看看參加第一期計劃的學校有甚麼「下場」再說罷﹗參加第二期計劃也不遲呀﹗

‥‥‥

結果,我們成了第一批參加「香港躍進學校計劃」的學校之一。

兩年多的時間轉瞬過去了,我們現在清楚知道當初的憂慮是不必要的。踏入這個計劃的最後一年,我們都覺得,姑勿論這個計劃的成效是否能達到當初預期的目標,又或是否能為香港「製造」一些「躍進學校」、「增值學校」,站在成員學校而言,參與「香港躍進學校計劃」,對我們絕對是利多於弊的。

首先,我們有一個免費的「診斷服務」,初步了解到學校的行政和教學方面的強項和弱點,讓我們可擬定對症下藥的改善計劃;其次,「香港躍進學校計劃」還為成員學校每年提供三十人次的代課人力資源,若學校能善於運用這些資源,便可抽調部份老師策劃及推行學校發展的計劃,而不會大量加重老師的工作量;此外,「香港躍進學校計劃」的計劃協調主任趙志成先生及另外幾位學校發展主任,也為我們主持了一連串的工作坊,加快了我們的教師發展步伐,也為我們的教師帶來了不少新的教學理念與反思的刺激;還有「小學主任領導培訓課程」及「台灣教育交流團」,也讓我們的行政人員有機會反思自己的領導模式及擴闊了教育的視野。

然而,我們亦覺得「香港躍進學校計劃」由於成員學校的數目眾多,且各有不同的需要,而學校發展主任的人力資源有限,免不了便會顧此失彼,以致在某些情況下只能起了「點火」的作用,而對如何將新的教學理念融入課堂中則未能有足夠的支援,部份發展計劃也欠適當的跟進。

雖則如此,我們亦衷心感謝李子建博士、趙志成先生及各學校發展主任,在過去的兩年多來為我們的學校帶來很多新的發展元素,為我們提供了明確的學校發展方向。我們在本年度亦作了數項重要的校本課程改革︰重新編排上課時間表,每日上五節課,每節五十分鐘;增設「學習性及技能性課程」及發展性的體藝活動小組,教導學生學會學習及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我們深信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總括而言,我們與「香港躍進學校計劃」的小組成員已建立了良好的夥伴協作關係,並取得一定的成效。我們亦希望在往後的日子,能繼續與香港中文大學的大學與學校夥伴協作中心合作,共同為提高香港的教育質素而努力。

回前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