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所學
(二零零一年五月二十二日上載)
趙志成
在專題研習的學習中,如何使學生有機會展示所學(exhibit the learning)是令學生們有延續學習動力和感到學有所成的關鍵因素。所以在策劃如何使學生能真正透過專題研習收到學習效果,各步驟都不能掉以輕心。展示所學應在專題研習的過程中不斷出現,成果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讚賞和支持,令學生感覺良好和有值得驕傲的地方,學習的趣味和挑戰才得到延續。
每一個專題研習都應有總結報告,此舉不但令個別學生或小組展示所學,也加強了組內學生相互合作學習、溝通協作、各展所長的機會;尤為重要的是:當各小組進行匯報時,其他小組也正在學習,尤其是當各小組所進行的子題研習加起來後其實是一個完整的專題。
很多老師都對合作學習有所保留,認為這類學習不公平,「差生」是「免費乘車」(free riders) ,其實關鍵在究竟老師有否建立常規(set up routine) ,究竟是否明白學生的強弱喜惡,和有否利用小組內的團隊動力(group dynamics) 以取得合作學習的效果。
中期報告、短期交待、填寫學習日誌等等都是定期展示所學的方法,老師跟得足、指導夠,學生的專題學習效果自然快,多做一兩次,學習動機、共通與自學能力自然伴隨而來,老師也不用太費神周章了。
我們又回到老問題:老師哪有這麼多時間定時指導和讓學生展示所學?既要趕書又要改簿,已經派了專題研習指引,到時到候收習作便是了。老師沒有內化和相信新教學範式和策略對學生產生的學習效果,不敢取代舊模式,自然是百上加斤,怨聲載道。
你知否學生們現在如何展示所學?是透過測驗和考試。可惜能藉此種展示所學而感到驕傲的寥寥可數,遑論其他能力更無機會展示。所以每一輪的測驗,都是學生展示失敗的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