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導研習心得——建立常規
(轉載自《教協報》第四百一十七期)

趙志成

要學生掌握研習及其他共通能力,我曾經提過幾點心得,包括填寫學習日誌 (write learning log) 、定時指導 (give regular guidance) 、 給予過程時間 (allow process time) 等 ,建立常現 (set up routine) 與展示所學 (exhibit the learning) 是其餘兩點。因篇幅關係,今天只談建立常規。

教與學的範式 (paradigm) 轉變並不容易,老師固然習慣了單向的講解灌輸,學生亦習慣被動學習、聽講抄寫,所以有助提升學生互動溝通、協作解難等能力的教學活動是否成功,要看老師能否建立進行活動時的規則,包括進行活動時狀似混亂的情況能迅速於聽活動總結時恢復過來、搬動檯椅進行分組活動的慣性、以至老師一舉手、一投足、一顰一笑一蹙眉所顯示對學生的要求等等。

建立常規看似容易,實踐起來仍要花點心思,如果以為只需與學生說明要求、訂明合約、獎懲制度便可做到則太過掉以輕心了,常規的建立需要時間讓學生練習和適應老師的要求,也要讓老師調校和理解學生對要求的接受程度,其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老師所設計的教學活動是否有意義和能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而且為提升學生研習能力的教學活動亦要不斷進行,甚至要推陳出新,所建立的常規才起作用。

所以新學年的第一、二週,甚至整個月都可以是適應學校、建立常規、培養歸屬感、增進師生關係、學會研習能力等特別課程,使日後的教學工作更為暢順,這類投資是極為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