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導專題研習
(轉載自《教協報》)
趙志成
我和我的同事有機會到一所中學為全級中一學生進行為期兩天的專題學習(project learning) 工作坊,在兩日內把如何設題(如何收窄課題、如何使學生擁有(own) 這份習作,即課題與他們的生活、習慣和興趣有何關係,其習作最後的結論有何意義)、如何搜集和整理資料(圖像組識、資料分類、真偽取捨、是否全面等)、如何發問問題(六何法)、如何整理和分析數據、如何總結和跟進探究等項目一股腦兒教導學生而又期望他們充分掌握,是沒有可能的。這不是工作坊的教學設計、策略和活動出了甚麼問題,而是學生需要過程時間(process time) 和要在真正進行專題習作時才發現問題。不過讓學生有一個共同經驗(即在工作坊內進行體驗活動)卻是必須而具長遠效果的。所以我們常期望學校教師們在我們進行工作坊時能共同參與,明白進行專題研習時的關鍵問題、究竟這份習作期望學生掌握甚麼能力和學生為甚麼有動機完成工作,他們學習的滿足感從何而來。最重要的是如何跟進和帶導工作坊後的研習工作。
雖然學生已受過基本的指導,但在進行過程中仍受其已有知識和能力規限,所以任由學生自己組織討論和收窄專題研習的範圍是沒有保證的。大部份學生仍沿用固有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模式進行研習,這不是努力與否的問題,而是束手無策的問題。從我們在帶導專題研習工作時與學生的交談和觀察中,看到他們的局限,所以在專題研習學習過程的結構上(定時指導的次數間隔)和內容上(問題探究技巧方法)都要改變和深化,學生才有所掌握和得著。不過,作為中一學生的第一次專題研習,只要他們放膽嘗試,已是一種難得的經驗。反而教師有否從帶導專題學習的經驗中總結出自己所能掌握的教學策略和方法,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