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上海市第一師範附屬小學

 

訪校程序/學校概況/教學特色--愉快教育(//興趣/創造)/教學方法

 

(一)訪校程序

日期:一九九九年四月二日

時間

內容

8:30-8:50

迎接

9:00-9:30

校長致歡迎詞及介紹學校辦學特色

9:35-12:05

教學觀摩: (每堂約 40分鐘)

1. 小四語文課 : 《西沙漁人》

2. 小四數學課 : 《負數的加減法》

12:10-12:45

午餐

12:50-1:20

小組交流

1:20-1:30

拍照留念

 
(二) 學校概況

上海市第一師範附屬小學(以下簡稱為附小)原名為女師附小1945年底陳鶴琴創辦於上海女師校園內。1949年隨女師改名而易名。現任校長宋珠鳳。現有24個班級,1155個學生,76名教職員工。

 

(三) 教學特色--愉快教育

附小是一所實驗性學校。創辦初期,陳鶴琴主持實驗「活教育」,提倡「教活書、活教學」和「做中學、做中教、做中求進步」。八十年代以來,學校按照國家的教育方針,發展了陳鶴琴倡導的「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的教育主張,確定新時期辦學宗旨為:「使每個學生都有幸福的童年,美好的心靈,創造的才幹,健壯的體魄和活潑的個性。」歸納為一個教育科研究的主題「愉快教育」。他訂定的教育目標為『從各項活動中,發展兒童活力,培養能想、能感、能做的活兒童』。

「愉快教育」是附小教育整體改革的主題,目的是使學生覺得學習是愉快的,活動是愉快的,生活是愉快的,讓學生在「愉快中求發展,在發展中求愉快」。十餘年探索漸形成了附小辦學的特色。

1. 愉快教育的基本內容和方法

愉快教育的四個要素:愛、美、興趣、創造

愉快教育就是愛的教育。愛是兒童的基本心理需要,兒童渴望能在充滿的愉快的環境中成長。愉快教育提倡和諧的師生關係,認為愛是雙方的,是用愛進行教育的。

愉快教育就是美的教育。愛美是人的天性。附一小學通過學美育、環境美育、品德美育、活動美育等滿足兒童愛美、求美的學習需要,陶冶學生美的心靈,美的學習、美的行為。

興趣是兒童的需要,也是他們學習的強大動力。怎樣使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為一輩子學習發展打下基礎,總是把喚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作為開始進而培養學生對學習活動的積極態度,培養掌握學習的能力和探索求知的主動精神。

創造是兒童自我發展的需要。每個學生都有創造的慾望,創造力是蘊藏在每個兒童身上最寶貴的資源,在創造活動中可體驗到其他活動中無法領略的愉快。

2. 教學方法:

附小的老師在教改實踐中創造了多啟發,多直觀,多引導學生動腦、動手、實踐;鼓勵學生提問題,鼓勵學生辯論,鼓勵學生有主見、有創見。

他們認為,提高教學質量的著眼點是發動學生積極投入學習,而不能叫學生對學習望而生畏。教與學是師生的雙方行為。 “多啟發”,引導他們積極思維,能樂於自學。 “多直觀",就是用美的、有趣的、動態的、有聲有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投入學習,使學生感到身臨其境,饒有興趣。在感受知識的基礎上,還要「多引導學生動腦、動手實踐」,去掌握、運用知識,將知識內化為能力。

1992年起中國已先後舉行過五次「愉快教育」研討會。參與研究的學校數量不斷在擴大。上海有關學校在「愉快教育」的實驗,引起了國際教育的關注,許多國家的教育與教育官員先後來訪。1995年更召開了「愉快教育」的國際研究會,把「愉快教育」實驗水準提高到一個新台階,亦為中國基礎教育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經驗。

 

(資料由上海市第一師範附屬小學提供)

回到報告書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