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黃浦區北京東路小學

 

訪校程序/學校概況/

教學特色--小班授課(教室環境/座位排列形式/成果)

 

(一)訪校程序

日期:一九九九年四月二日

時間

內容

1:30 - 2:10

教學觀摩:

1. 四年級語文課:《羅盛教》

2. 五年級語文課:《長城磚》

2:20 - 2:40

1. 一年級英語口語:《Dialogue》

2. 一年級數學課:《比大小》

2:40 - 3:20

興趣小組活動:

電腦、茶藝、工藝制作、珠腦算、OM、書法、樂器、美術

3:20 - 4:30

座談會

 
(二)學校概況

北京東路小學地處上海的中央商務區繁華街市上,創立於1920年,前身是私立民生中小學,1956年改為公立,中學部拼入上海市67中學,小學部改名為北京東路小學。

學校建築面積2624平方米。現有教學班26個,學生968名, 在編教職員工有82名,教師中有中、小學高級教師38名,佔教師總數46%,大專、大專以上學歷的教師30名,佔教師總數的37%。 現任校長張錦堂先生。

學校是上海市小學教育整體改革實驗性學校之一。早在1984年, 張錦堂校長就提出 “把學校辦成兒童求知長進的樂園” 的辦學目標,並進行了以 “樂能創” 為主線的教育整體改革實驗研究, 逐步形成了讓學生“愛學、會學、善學”的辦學特色。1991年學校為了深化教育整體改革,結合上海市課程教材改革試點工作, 開始進行 “互動教學” 的研究,構建了 “互動式” 環境教育模式 (即:學校、家庭、社會環境教育一體化),和 “互動式” 課堂教學模式,進行了 “休閒教育” “小班化教育” 的課題研究。

由於學校教育改革的深化和辦學水平的提高,因此學校曾兩次被評為上海市辦學先進單位,還六次被評為黃浦區文明單位、市教育科研先進集體、市行為規範示範學校。

 

(三)教學特色小班授課

所謂 “小班” 是一個班級學額概念,只要每一個班級學額數控制在較少的範圍就成了 “小班”,一般每班30人以下。

 

  1. 教室環境

  2. 教室佈置注意格局和色彩。由於小班人數少,活動空間大,就有條件在教室四周建成讀書閣、藝術閣、玩具閣等。教室的佈置是趨向於現代化、動態化、家庭化並富有兒童情趣,變成了鼓勵學生動腦思考和讚美學生學習成果的物化世界,增強每個學生對班集體的向心力和歸屬感。

     

  3. 座位排列形式

  4. 由於班級規模小,座位排列從多樣化、 隨機化的原則出發,促進了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從而加強學生間團結互助的氣氛。教師在教室中站立的位置,也不是只站在黑板前或講臺後,而是在更大範圍內來回走動於教室之中,最大限度地和每一位學生接觸,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具有更多和學生進行互相接觸的機會。

     

  5. 成果

增加小班學生上課發言和活動的機會。據調查統計表明,平均約為大班學生發言機會的三倍左右。因此小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顯著提高,課堂氣氛活躍,口頭表達能力增強。由於教師有更多機會接觸學生,了解和掌握他們的學習情況,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資料由黃浦區北京東路小學提供)

回到報告書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