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题:《中小学校务评鉴内涵及实施方式剖析》

           
 
收听编号:
C1
   
 
语  言:
普通话
 
 
信息类别:
学校改进的启动和延续
 
 
发表年份:
2006
 
 
发表场地:
香港中文大学
 
录音带长:
21分钟
 
讲者姓名:
高新建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讲者简介:
高新建教授任教于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系。他的研究兴趣包括学校本位课
 
 
程发展及其领导与评鉴、课程管理、教科书研究、师资培育、及阶层线性模式应用。他所撰写或参与译编的十余本着作及百篇论文与研究,大抵也都围绕在这些主题。高博士曾主编或参与编辑六本教育期刊,担任三个学会的理事或监事。在近年课程改革风潮之下,他对教育人员及家长发表专题演讲520余场,提供课程发展咨询及行动研究辅导近200次,规划办理专业研习及工作坊60余场,进行教育评鉴及访视中小学近210校次。他曾是教育部、教育局及许多学校的咨询委员。
 
   
 
 
讲题摘要:
改善学校教育实务所可以实行的途径相当多元。近年来台湾教育部及各个县市
 
 

教育局所常采用的校务评鉴,便是其中之一。固然一般校务评鉴所揭橥的目的,不外了解学校的经营理念与运作现况、协助学校发展特色并促进学校永续经营、以及提升学校校务经营的质量与效率,然而,除了表面上的格式及分类用语不同外,每一套校务评鉴表的向度、内涵及实施方式,却有着相当大的差异。同一县市国中及国小所使用的评鉴表,亦有架构相同或完全不同的差异。

本文就作者所曾经主导或参与规划以及实际用以评鉴的十二套中小学评鉴架构,加以比较分析,以深究中小学校务评鉴的主要内涵及其实施方式。其最主要的比较项目为评鉴表的结构及内涵,其他的项目尚包括评鉴架构的发展者、其修订过程及与单项评鉴的整合、评鉴委员的遴选及训练、评鉴委员会的组成及分工、评鉴期程及流程、评鉴报告的撰写项目及学校的响应、评鉴结果的应用、校务评鉴的后设评鉴等。在分析之后,本文将就现行中小学校务评鉴的内涵及实施方式提出建议,并对评鉴能否对学校教育产生改善实务的效果加以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