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题:《以评鉴促进学校革新之思考》

           
 
收听编号:
K1
   
 
语  言:
普通话
 
 
信息类别:
主题演讲
 
 
发表年份:
2006
 
 
发表场地:
香港中文大学
 
录音带长:
32分钟
 
讲者姓名:
潘慧玲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讲者简介: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行政研究所、教育系教授。1987年在美国宾州州
 
 
立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并曾于美国南加州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及美国宾州州立大学担任访问学者,目前为中国教育学会的理事。研究范围包括学校效能与学校改进、教育研究及评鉴、性别与教育。曾主持或参与超过60个研究计划,其中包括多项国际学术合作:新兴工业化国家:台湾、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四国教育与科学研究环境之国际性研究、国际学校效能研究计划等。先后出版独立撰写及与他人合作编写的著作共9本(尚有9本在编辑中),并于研讨会、期刊、专书发表论文100余篇。
 
       
 
讲题摘要:
一九八○年代以降,西方国家兴起的学校重整(school resturcturing)运动
 
 

,透过全球化的推波助澜,影响了许多国家的教育运作。学校本位管理、教师彰权益能(teacher empowerment)成为教育改革之新吁求,教育现场出现许多不同的学校革新方案与策略。然而这些革新方案与策略如何具有永续发展的可能性,一个可以不断提供改进回馈的评鉴机制便成为重要的思考点。

评鉴领域历经数十年之发展,评鉴之意义与内涵在现今的教育改革脉络中,有其新的批注。评鉴不仅用来评估绩效,亦可用来培育成员能力或是促进学校发展,而近年所提出的「评鉴主流化(mainstreaming)」概念,更诉求让评鉴成为组织中日常运作的一部份,而非仅是外加且间歇性执行的任务,如此评鉴方能实际带动组织的发展。

有鉴于学校革新的延续性是现今教育领域中必须积极致力的课题,本文意图提出「以评鉴作为学校永续发展之运作机制」此一想法。文中将梳理学校革新与评鉴之相关文献,点出评鉴意涵的转变,使其在今日的学校改进上,可发挥促进之功,并从而分析评鉴在学校改进之延续性上可以扮演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