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所常採用的校務評鑑,便是其中之一。固然一般校務評鑑所揭櫫的目的,不外瞭解學校的經營理念與運作現況、協助學校發展特色並促進學校永續經營、以及提升學校校務經營的品質與效率,然而,除了表面上的格式及分類用語不同外,每一套校務評鑑表的向度、內涵及實施方式,卻有著相當大的差異。同一縣市國中及國小所使用的評鑑表,亦有架構相同或完全不同的差異。
本文就作者所曾經主導或參與規劃以及實際用以評鑑的十二套中小學評鑑架構,加以比較分析,以深究中小學校務評鑑的主要內涵及其實施方式。其最主要的比較項目為評鑑表的結構及內涵,其他的項目尚包括評鑑架構的發展者、其修訂過程及與單項評鑑的整合、評鑑委員的遴選及訓練、評鑑委員會的組成及分工、評鑑期程及流程、評鑑報告的撰寫項目及學校的回應、評鑑結果的應用、校務評鑑的後設評鑑等。在分析之後,本文將就現行中小學校務評鑑的內涵及實施方式提出建議,並對評鑑能否對學校教育產生改善實務的效果加以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