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題:《中小學校務評鑑內涵及實施方式剖析》


           
 
收聽編號:
C1
   
 
語  言:
普通話
 
 
信息類別:
學校改進的啟動和延續
 
 
發表年份:
2006年
 
 
發表場地:
香港中文大學
 
錄音帶長:
21分鐘
 
講者姓名:
高新建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講者簡介:
高新建教授任教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他的研究興趣包括學校本位課
 
 
程發展及其領導與評鑑、課程管理、教科書研究、師資培育、及階層線性模式應用。他所撰寫或參與譯編的十餘本著作及百篇論文與研究,大抵也都圍繞在這些主題。高博士曾主編或參與編輯六本教育期刊,擔任三個學會的理事或監事。在近年課程改革風潮之下,他對教育人員及家長發表專題演講520餘場,提供課程發展諮詢及行動研究輔導近200次,規劃辦理專業研習及工作坊60餘場,進行教育評鑑及訪視中小學近210校次。他曾是教育部、教育局及許多學校的諮詢委員。
 
       
 
講題摘要:
改善學校教育實務所可以採行的途徑相當多元。近年來臺灣教育部及各個縣市
 
   

教育局所常採用的校務評鑑,便是其中之一。固然一般校務評鑑所揭櫫的目的,不外瞭解學校的經營理念與運作現況、協助學校發展特色並促進學校永續經營、以及提升學校校務經營的品質與效率,然而,除了表面上的格式及分類用語不同外,每一套校務評鑑表的向度、內涵及實施方式,卻有著相當大的差異。同一縣市國中及國小所使用的評鑑表,亦有架構相同或完全不同的差異。

本文就作者所曾經主導或參與規劃以及實際用以評鑑的十二套中小學評鑑架構,加以比較分析,以深究中小學校務評鑑的主要內涵及其實施方式。其最主要的比較項目為評鑑表的結構及內涵,其他的項目尚包括評鑑架構的發展者、其修訂過程及與單項評鑑的整合、評鑑委員的遴選及訓練、評鑑委員會的組成及分工、評鑑期程及流程、評鑑報告的撰寫項目及學校的回應、評鑑結果的應用、校務評鑑的後設評鑑等。在分析之後,本文將就現行中小學校務評鑑的內涵及實施方式提出建議,並對評鑑能否對學校教育產生改善實務的效果加以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