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分享

学生分享 (2021-2022年度)

出席学生代表:
欧晓春 (现职中学中文科老师)
欧璐清 (现职小学中文科老师)
陈虹 (现职小学中文科老师)
周永仪 (现职小学中文科老师)
岑施欣 (现职小学中文科老师)
任子豪 (现职中学中文科老师)

毕业生分享

简莉华 (现于中学任职中文科副科主任及课程发展主任) 「教学相长」– 当天我在校长室门外等待面试时获派发一篇文章,是校长所撰写的。至今,这四字成为我的座右铭,我在教学生涯中确实不断体验个中意义。这些年来,课程革新的推动下,教学理念及方法有很大的转变。我虽然曾参加众多中文教学的讲座及工作坊,但深感一个有系统、完整和更高层次的课程更切合我的需求,这便是我申请中国语文教育文学硕士课程的原因。这个课程让我更深入全面了解现今的中文课程,听、说、读、写的理论亦有助我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我更开始以行动研究优化教学设计,再而推广给其他同事。我相信「教」与「学」,密不可分。以「教」提升「学」,从「学」改良「教」;「教」与「学」,相互成长!

曾子谦 (现于中学任职中文科老师) 我本科毕业于中大的中文教育双学位课程,不少人曾经问我:「为甚么会选择修读与本科相同的硕士课程?」修读了中大的中文教育硕士课程后,发现课程所授知识的程度不但远较学士时深奥,而且更贴合日常工作需要,也是俗语中的「贴地」。在课堂上,有很多思考和讨论空间,让我们按着不同校情落实教育理论。因为我已是现职教师,工作经验不同于本科生时代,硕士课程更让我反思起如何运用本科时觉得「离地」的教学知识,甚至与校内教师发展所学到的教育知识重整,融汇贯通。
总括来说,我对于硕士课程的学习生活是满意的,也是享受的。除了源于对于知识的渴求外,也是因为在课程里认识了其他小学和中学同工,甚至在选修科上与幼儿教育和中专教育的同工切磋交流,掌握本地教育全貌,有助课程编排和构想,也让我们在漫浩浩的教育长路上,找到并肩作战的伙伴。至今,我们还会一同聚餐,交流教学心得,也免不了吐吐苦水,然后又重新得力。

graduation 2
new2

龚恒志 (现于中学任职中文科老师) 记得当初报读课程时,心中怀着的是一份求知欲。许多同工不时会于讲座、座谈会分享有效的教学法。方法是学到了,但我又会想了解:为何该方法会有效?背后的原理又是甚么呢?在中文教育硕士课程中,我的许多疑难都得到了解答。更重要的是,课程中导师往往阐幽显微,又再带领我们去思考许多新问题。
回到教学现场,有如鱼得水,得心应手的时候;但绝少不了悒悒不乐,一筹莫展的时刻。我在课程中认识了许多学员,他们均是有心有力的现职教师,在彼此切磋琢磨当中,我获益匪浅。
有好老师,有好同学,这课程令我满载而归。

朱梅英 (现于中学任职中文科老师) 我在中文科课程改革前已入职,以往的教学环境较单一。教改后,中文科教学不断改变,令我自觉不足,故选读了中大中国语文教育文学硕士课程。这个课程很配合现今中、小学的中文教学情况,学术理论与实践并重,导师在课堂中提供不少思考、提问、交流的空间,与当小学老师的同学交流,令我清楚现今小学的教学情况,对处理初中教学有很多启发。我在完成课业的过程中,通过搜集数据、反思、修正,配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最终得到的,除了是宝贵的成果外,亦解决了自己过往的一些教学疑问。想成为配合时代发展与需求的老师,不能只靠经验,我通过这课程,除能学习新知识外,更学懂有效发挥自己经验,有信心在不断变化的教学生活中,继续「传道、受业、解惑」,成为配合新时代的老师。

周汇仁 (现于中学任职中文科副科主任) 现今教师不但要紧随课程改革的步伐来装备自己,也要因应时下学生的学习特性来调整教学方法。中大的中国语文教育硕士课程一方面为我提供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培训,深化我对中文科课程的理解,使我学会多样实用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课程也创设了一个极好的平台让我能与不同学校的同工交流,扩阔了我的教学视野。当中我更有幸在学系教授的指导下选修专题研习课程,就自己有兴趣的课题作研究调查,这不但增进了我的专业知识,更让我有深刻反思与学习的机会,从而在教学上有更大的突破。

许奕偲(现于中学任职中文科老师) 我毕业于文化研究学系,毕业后成了一位传媒工作者,后因受到感动,毅然决定加入教育界。为了符合专科专教的资格,我选择了修读中大的中国语文教育硕士课程。课堂中,我对中文科的课程有了更深的了解,学会了不少照顾学习差异及训练学生思维的方法,让我的课堂增添了更多的趣味以及有更佳的教学成效,大大增强了我的教学信心。

李敏仪 (现于小学任职校长) 我在修读此课程时仍然是一名普通的教员,选择中大,是因为我知道中大对学员有不低的要求,我希望能够好好充实自己,而不是「多一张沙纸」。在中大所学的,无论是课程规划和实践的理论抑或是关于中文教学的理论,我现在依然记得很清楚,在学习中我深深明白到课程规划对学生的重要性,也影响了我以后的教学取向。在中大所学,扩阔了我的视野,令我有更多信心去面对我的工作。之后,我成为了课程主任,现已为副校长,很多谢中大的老师,因为这个课程孕育了我,而我,仍不断把所学应用到工作中,回馈社会,在我的教育工作上,也算是一个──起码我自己会觉得,一个实在的交代。

graduation 1
new5r

刘佩义 (现于国际学校任职中文科老师) 我毕业于中文大学文学士(中国语文研究)及教育学士(中国语文教育)双学位,毕业数年后再报读中文教育硕士课程。我在研读这个课程期间体会到课程的设计理念「着重中文教学理论和教学实务工作的结合」,课程的「教学理论」部分,提供了一个方向让教师能够实践及尝试,让我重新审视我现时读写听说教学的教务情况。我也研习了中文各个教学领域的知识,及后在教学生涯中实践,将理论转化为课堂教学中。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反思现有教学的纰漏,更有系统地去优化教学。
课程强调的「教学实务工作」,让教师可以发掘自身有兴趣的教育研究课题。而我在课程中学到教育研究的分析方法,令我开展了教研的道路,我认为如何在理论与实践的落差中调整教学和创新教学是教师的终身学习。我在修毕硕士课程后,一直策划及执行不同的行动研究,并参与教学研讨会及教研论文比赛,与不同地区的人士交流教学心得。
教育是无涯的,在「教海」中的人,不应随波逐流,但是也不能忽略海的流势。我衷心感谢这个课程开拓了我对语文教学的视野以及提升了我的专业知识,让我在「教海」中航行得更好。

杨秀仪 (现于小学任职中文科主任) 八年前,我开始担任学校的中文科科主任,对于如何带领整个科组的发展,如何促进本科学教评的效能,我感到茫然。于是,我毅然报读中大语文教育的硕士课程,希望能藉此厘清我的思路。果然,课程让我更清楚香港教育的发展趋势。课程的教学理论与实践,不但让我在语文教学上更加踏实,不同的教学新议题更开阔了我的视野。课程导师的悉心指引、前线老师的经验分享、与来自不同学校老师们的交流互动,皆为我的教育道路增添色彩。感恩,我选择了这个课程。

唐文慧 (现于小学任职中文科老师) 「学海无涯勤为岸,青云有路志为梯。」当我决定视教师为终身事业时,已明白作为教育工作者,就是一位不断学习,终生寻求进步的教学与学习者。我完成教师教育文凭课程后,便报读了中大的中文教育硕士课程。这个课程的设计不但切合前线教师的需要,导师还会通过讨论、小组报告、教学研究等,让学员反思及改善教学。进修期间,我认识不少志同道合的学员,通过不断的讨论、反思,使我从中得到了很多启示,提升了我的教研与专业发展能力,也为我修读教育博士的路上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莫爱玲 (现于特殊学校任职校长) 在报读这个课程时,我已有十七年教学经验,在一所学校负责中学及小学的课程发展。在课程规划方面,我希望接受有系统的课程领导训练,更有效地带领同事提升学生学习质素。在中文教学方面,我需要增加学科知识和学习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在分析本港各个兼读硕士课程后,发现中国语文教育文学硕士学位课程最切合我的需要。入读课程以来我从没缺课,因为每一课的内容都十分实用和具启发性。在学习过程中,我掌握了课程规划、评鉴、学与教策略和学习评估的知识,亦搜集了不少具参考价值的研究和实例,在策划中小学课程衔接方面尤其有用。在课堂教学方面,我曾在中学班级尝试以录像方式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又为患有读写困难的小学生设计阅读教学课程,与同事分析教学成效和研究改善方案,不断反思,自我完善,感受进步的喜悦,无法以笔墨形容。毕业至今,我仍不断向同事和朋友大力推荐这个课程。

DSC_7042
new3r

李晓迎 (现于直资学校担任主任及教授中文科) 由于学校全面推行校本课程,我在工作中常常觉得力不从心,很快便认识到自己在课程发展方面的缺乏。最初草率的报读了一硕士课程来应急,但渐渐发觉并不合意,那时从朋友那里听到中大的中国语文教学文学硕士课程不错,不仅切合前线教师的需要,更能合理的平衡学习进度。于是我便冒险选择先退学,再报读中大这个课程。入学后真的感觉上课能学到不少实用的理论和知识,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都紧贴前线工作的需要,非常注重理论的实践性,更能「授人予渔」的提升了我的教研与专业发展能力,为我后来继续深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李永健 (现于小学任职中文科老师) 在忙碌的语文教学生活中,难免会感到怠倦,教学或会因而变得形式化。几年前,我毅然报读中大的中文教育硕士课程,才能从繁重的工作中寻回自己,也改变了我的人生。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设计固然切合在职教师的需要,而更令我欣喜的是课程导师能体察同学的情况,提供思考、提问和讨论的空间,并以进展性模式引导同学从理论层面过渡到教学应用,继而建构出个人化的学习成果。此外,丰富、多元的课程内容还为正修读博士课程的我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