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普通話速遞

編號:289
文章:「豬扒」、「扒拉」與「扒灰」
作者:周立老師
分類:多音字

牛扒(steak)普通話叫「牛排」,「排」是指大而厚的肉片,也指用它做成的菜餚,像豬排、雞排、羊排等等。「排」不同於「排骨」,排骨是指帶有少量肉的豬、牛、羊等的肋(lèi)骨或脊椎骨,脊椎骨又叫「腔骨」;鄧小平的女兒念念不忘文革期間 「排隊買大腔骨」的經歷。

「扒」讀bɑ̄或pɑ́

「扒」是多音字,讀bɑ̄時表示抓著可依附的東西,比如︰「孩子扒著車窗看風景。」「扒」又有刨(pɑ́o)、挖的意思,比如︰「狼在牆上扒了個洞,逃跑了。」 表示拆除也可以用「扒」,比如︰「扒了舊房蓋新房。」「扒」還指脫掉、剝去或除去東西的表層(如皮),比如:「扒衣裳」,「把兔子皮扒下來」。

「扒拉」讀輕聲bɑ̄lɑ,是指用手指頭快速移動;撥弄算盤珠子的動作就是「扒拉」。「名額有限,入選的歌手太多了,得扒拉下去幾個。」,這裡的「扒拉」表示去掉、撤掉的意思。「扒拉」還讀pɑ́lɑ,用筷子把飯連續地撥到嘴裡叫「扒拉」,是方言詞,《金瓶梅》裡就有這樣的句子︰「姐夫,去請你爹進來扒口子飯。」

「扒」的另一個音讀pɑ́,表示用手或用工具把東西聚攏或散開,如「扒草」,「把樹葉扒在一起」等。用微火燉爛的烹調方法也叫「扒」,比如「扒羊肉」、「扒雞」的味道都不錯。在方言中,「扒」還表示搔、抓的動作,所以有人把「搔癢」說成「扒癢」。

「扒灰」有姦情

大家都知道「扒手」吧,從別人身上摸竊財物叫「扒」 。「扒」有種異體字寫法,是三個疊在一起的手,「三隻手」的雅號即由此而來。過去,公公與兒媳婦有了姦情,民間稱為「扒灰」,又作「爬灰」。關於「扒灰」的由來有多種說法,清人李元復在《常談叢錄》中說:「爬行灰上則膝汙(污)」,「膝(xī)」與「媳(xí)」諧音,故「扒灰」為「汙媳」之隱語。

最後回答讀者PKK的問題:「本地有人呼醜女為『豬扒』,普通話相應的說法是甚麼呢﹖」普通話可以說「寒磣」,「對不起觀眾」,「影響市容」,「有礙觀瞻」;文雅一點的說「有內在美」;網絡上流行的說法叫「恐龍」,大概是取其貌恐怖之義吧。容貌天成,相由心生,人是會變的,待人要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