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科學教育學刊


(一九九七年九月)第五卷第三期.391-418頁

Kuhn 《結構》中所談的科學教育 —兼論 Siegel與 Brush 的爭議

徐光台

摘要

原先接受常態科學教育物理專業訓練的孔恩,1947年為哈佛大學非 主修科學的學生開授科學史的通識課程,進而轉變了他對科學發展的看 法。在《結構》一書中,他試圖從科學史、科學哲學.與科學教育三個領 域,來証驗科學發展不是直線累積的,而是通過科學革命造成的結構性轉 換。然而,西格爾(Siegel)批判孔恩《結構》中扭曲了科學史在科學教育 中的教學,而引發了西格爾與布魯西(Brush)間的爭議。因此,本文旨在 闡明《結構》中所談的科學教育,並試圖藉此來解決西格爾與布魯西間的 爭議。

筆者發現,《結構》中存在著兩種科學教育:哈佛大學的科學通識教 育與一般訓練科學家的科學教育。前者啟發孔恩探討科學史與科學哲學 後,並以科學史的研究來支持科學發展是革命性的結構轉變,也就是典範 的轉換。後者通過科學教科書來推展掌握優勢的典範,消除了或扭曲了科 學革命的歷史過程,而展現出科學是直線累積的進步。依此,《結構》中 引用一般訓練科學家的科學教育的原意,在於它是科學革命結構性轉換的 反例。西格爾不清楚孔恩引用一般訓練科學家的科學教育的原意,所以, 他的指控難以成立。

關鍵詞﹕ Kuhn;科學教育

[ 英文版 | 目錄 | 科學教育學刊 | 其他文獻 | 教育學院網頁 | 查詢 ]


Mail icon 查詢有關資料,請電郵致 en@fed.cuhk.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