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演講

 

葉蔭榮先生
香港教育局
首席助理秘書長(課程發展)
講題:
香港高中課程改革:規劃、實施、再反思

新學制下的高中課程及評估改革是教育統籌委員會在2000年提出的重要政策。建基於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優勢,教育局參考各地的課程發展,重新設計及規劃高中課程,將兩年高中、兩年預科改為三年高中,進行三輪廣泛諮詢後,2007年敲定高中整體課程架構及24科的課程及評估,於2009年的中四開始實施。教育局一直進行調查及研究以了解新學制的實施情況,並透過不同渠道向持份者發放有關資訊並蒐集意見。新學制檢討在2012年首個高中課程及評估周期完成後展開,以學生為本,在恪守專業原則並維持國際水平的大前提下,優化高中課程及評估的實施。由於不同科目檢討所需時間各有不同,優化措施分階段在2013、2014及2015年公布,讓學生盡早受益。完成新學制中期檢討後,各科將按本身的需要持續進行課程更新,協助學生面對廿一世紀的挑戰及保持香港的競爭力。本文以三種角度 - 「後視鏡」、「放大鏡」及「望遠鏡」,總結新學制下香港高中課程由規劃、實施、檢討,至持續更新的整個改革過程。

崔允漷教授
華東師範大學
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所長
講題:
中國內地普通高中課程修訂:問題與對策

中國內地普通高中課程方案於2003年頒佈,並於次年進入實驗區,至今已實驗11年,許多問題已經顯露出來,同時,又遇新的高考方案的正式頒佈,普通高中課程迎來了修訂的機會。經過專題調研、分學科調查、國際比較研究等多種方式獲取修訂課程的依據,採用分散與集中、分科與綜合相結合的研製方式,初步形成普通高中課程修訂的新方案及各科的課程標準。針對當前存在的普遍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對策:堅持立德樹人,培養學科核心素養;調整課程結構,增加選修課程的比例;重選課程內容,強化整合與關聯;改變教學方式,倡導活動-過程式教學;重建課程評價,探索指向素養的評估與命題;加強課程管理,落實三級課程管理政策。

關鍵詞:中國內地  普通高中  課程修訂

歐用生教授
首府大學
人文學院院長
教育研究所講座教授
講題:
台灣高中歷史課綱微調之治理性分析

2014年2月,台灣教育部在相關人士抗議聲中,公布了高中「歷史課程綱要」(台灣稱為「微調課綱」)。此後爭議不斷,立法委員在國會中嚴厲質詢,歷史學者、教授和教師,召開記者會強烈質疑,200多所高中的學生也透過各種方式,表達強烈抗議。他們都一致要求教育部撤回「黑箱課綱」,教育部則一再回應,「微調課綱」合理、合法、合憲,絕對不會撤回。雙方堅持不下,至今仍餘波盪漾,尚無結束的跡象。 目前台灣有關這個事件的報導或評論,大多從藍(國民黨)、綠(民進黨)或統、獨的觀點來論述,暗默中依據新馬克思主義的權力觀,認為課程改革是意識形態的產物,這樣的改革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本文質疑這種中立的、本質性的論述,利用Foucault治理性(governmentality)的概念,提問關於現狀的不同的問題,引發特定的分析,來透視高中歷史課綱微調是如何發生的,為何是多樣的、變動的權力關係的效應,並為課程改革的論述打開新的可能性的空間。

關鍵詞: 高中歷史課綱、治理性(governmenta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