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一向致力建立溝通平台、激發學界創新理念,並促進香港、中國及世界各地的教育專業交流。
香港中文大學學術交流處(國內事務)自2012年舉辦「中國社科院學者訪校計劃暨學者講座系列」;今年踏入第七屆,本院首次與校內其他單位合辦是次講座系列:教育行政與政策學系邀請到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吳要武教授到訪本院,分享研究心得,吸引不少師生及其他院校學者到場旁聽。
吳要武教授的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城鎮勞動力市場、微觀經濟計量學及政策評估等。他目前亦擔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並曾任世界銀行特聘專家。他的講題為「信號還是人力資本:來自中國學制改革的證據」,探討教育能否提高勞動力的人力資本從而提高他們的生產率及收入;還是單純只屬一個讓僱主在勞動市場上識別的信號。
中國內地目前推行的「長學制」─「633」:即小學六年、初中三年及高中三年;但過去學制改革期間,各地曾推行不同形式的「短學制」如「532」,以致出現不同學制並存的現象。
吳教授綜合1990、2000及2010全國數據發現,在中小學畢業生樣本中,接受「短學制」教育人士的收入,比「長學制」低8-11%;在大專及以上的樣本中,中小學接受「短學制」者,收入低7.3%。
此外,半文盲者(曾接受1-4年教育)的收入,亦比文盲者(未曾接受教育)高14-16%。整體而言,接受了較長教育年期的人士,他們的收入亦顯著提高,符合人力資本理論。
在四天的訪問行程,吳教授與不同學系學者見面,交流對兩地年青人現況的分析和教育專業發展的看法,以及與本院博士生座談,指導學生如何開展關於中國的學術研究;他亦參觀本院各個部門包括大學與學校夥伴協作中心、資優計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