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普通話速遞

編號:285
文章:看中醫
作者:孟改芳老師
分類:生理、疾病

十二月一日,是香港中醫界的一個重要的日子,因為從這天開始,註冊中醫師和西醫一樣,都可以為需要休息的病人開「病假證明書」了。這「病假證明書」粵語又叫「病假紙」,在普通話中則俗稱「病假條(bìngjiɑ̀tiɑ́o)」。別小覷這個權力,她標誌著中醫界在香港的地位已正式被確立;很多購買醫療保險的打工族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自由選擇看西醫或看中醫了。

號脈=把脈

說起看中醫,我小時曾有一段時間因病多次求助一名非常出名的老中醫。當時在北京,這名老中醫的「聲望(shēngwɑ̀ng)」特別高,「聲望高」就是粵語說的「口碑好」。看這名中醫,要清晨五點鐘到醫院排隊「掛號(guɑ̀hɑ̀o)」,掛號就是粵語說的「輪籌」。每次看病時,老中醫都是先「號脈(hɑ̀omɑ̀i)」,也就是粵語說的「把脈」,同時結合「望、聞、問」進行病情診斷。

抓藥、熬藥

看完中醫後,要到藥房「執藥」,普通話叫「抓藥(zhuɑ̄ yɑ̀o)」。記得那時每次從藥房回來,手裡提的、肩上背的都是大包小包的中草藥。回到家的第一件事是「熬藥(ɑ́oyɑ̀o)」,「熬藥」就是粵語說的「煲藥」。熬藥時,有些小包藥是要先熬十五分鐘,也有些小包藥要後放十分鐘,另外還要分外留神,生怕熬「糊(hú)」了,也就是粵語說的「煲燶」。據說中藥熬「糊」了就會變成毒藥,這可讓媽媽操了不少的心。換到現在就省事了,交給藥房,到時間來藥房喝就可以了。在香港,很少聽醫生說要「翻煎」,翻煎在普通話叫「熬第二次(ɑ́odìèrcì)」,內地的中藥一直流行熬第二次的作法,有些人會把二次熬好的藥混在一起,早晚每次各喝二分之一;也有人早上喝第一熬的藥,晚上喝第二次熬的藥。哪種效果好誰也說不清楚。不過,最後都能達到治病的效果。

內地的醫院,分別設有中醫科和西醫的各個科,即使是西醫,他們也懂些中醫的知識。因為這些醫生在大學接受訓練時都要學習一些中醫理論的知識。所以,你在內地看西醫時,如果醫生認為中藥對你的病有好處,也會為你開一些中成藥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