撮要 前言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第六節 第七節 第八節 第九節 第十節 第十一節  

三. 專題報告的特色

專題研習的主要作用,是補充課堂教學的不足,強調學生圍繞著一個自己覺得有興趣或值得探討的問題去探究,透過老師在背後的引導,期望在報告中可顯示出以下的成效:

1. 能分辨不同的見解(Seeing different view points)

學生從不同來源搜集資料後,可分辨出它們的相同或相異之處。例如一個以「廢料回收」為主題的研習報告中,學生可以看得出不同的人對同一問題的不同見解。

2. 作出判斷 (Making a judgment)

學生能分析及綜合各人不同的見解,說出自己的觀點。例如在「手提電話與理想生活素質」的研習報告中,學生能根據所搜集得的資料而判斷出手提電話能提昇抑或是降低生活素質。又例如在「大腳板與身高」的研習中,學生在量度完親朋戚友的腳板大小與身高後,能判斷出媽媽所謂:「腳大代表你將來會長得比別人高」是否有根據!

3. 發表意見 (Offering an opinion)

學生將所搜集得來的資料整理分析後,能引申出個人的立場及看法。例如在「健康小食」的報告中,學生能向學校的小食部建議出售受同學歡迎的健康小食。在「香港的旅遊業」報告中,學生能發表個人對改善香港旅遊業的意見。

4. 習慣、態度或信念上的改變(Changing a habit, attitude or a belief)

在研習期間,學生因為實際的體驗而觸動到心靈深處,引發出深刻的感受,因而自發性地改變一些固有的壞習慣及態度。例如在「食物與營養」的報告中,學生認識了何謂良好的飲食習慣後,能反思自己的飲食習慣是否需要改變。學生在研究完「區內的老人問題」時,能體驗獨居老人的孤獨感覺,從而改變自己對年長者的態度。

5. 欣賞 (Appreciating)

學生在整理及分析完所有資料後,由於對所研習的範疇有深刻的認識及體會,因而對有關人或物表示欣賞。例如在「偉大的發明家」的研習中,由於對該發明家有深刻的認識及了解,因而對他為人類所作出的貢獻而表示由衷的讚賞。在「保護環境」的研習中,學生懂得去欣賞環保人士所作出的努力。

6. 作出預測 (Making a prediction)

學生將資料整理歸納分析後,能根據邏輯推理,作出預測。例如在「是啤騷─主題餐廳」的研習中,發現現存的顧客結構及消費模式並不符合老闆先設的期望,從而預測若不及早補救,店舖會有倒閉的危機。(註:結果是,店舖真的倒閉了!)

 

 

©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 香港躍進學校計劃